两份近期出炉的文件,披露了广州市2015年的金融工作重点。
一份是《关于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穗府办3号文),另一份是《2015年广州金融重点工作和项目表》(下称项目表),涵盖了民营银行、自贸区金融、互联网金融等诸多领域,并明确了配套的补助、奖励信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文件,广州提出了一系列引进、扶持金融机构的计划,力图弥补本地缺乏大型金融机构总部集聚的短板。
互联网金融亦是发力点。文件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建成3至5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将广州建设成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为响应号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广州市提出“新设一批融资性担保公司”,预示着民间金融政策环境的回暖。此前受“华鼎担保事件”影响,广州担保业曾持续动荡,大量担保公司退出行业。
“花城银行”何日结果?
在“项目表”的“新设一批法人金融机构”名录中,广州市拟争取设立一系列机构,其中不乏亮眼名字:花城银行、复星健康保险、珠江财产保险、广汽集团(行情,问诊)财务……甚至还提出争取央行批准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
“花城银行”是2013年下半年民营银行概念最火爆时,由香江控股(行情,问诊)、金发科技(行情,问诊)联合广州市一众企业提出设立的民营银行,但并未入围获批名单。
“民营银行还处于观察试点阶段,短时间不会大规模放开。而且新设民营银行要打差异化的牌子,不能沿用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所以花城银行要获批,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创新。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志祥说。
至于银行卡清算机构,则是对去年银行卡清算市场正式放开的响应。不过广州辖内从事支付的企业较少,业内人士认为尚无合适的主体机构作发起。
“重点引进项目”颇吸引眼球。比如落实万达金融、复星金融、京东金融等重点招商项目,争取平安银行(行情,问诊)在广东自贸区(南沙)设立南方离岸金融中心、跨境结算中心和保理业务中心。
有接近金融办的人士透露,上述项目多在初步磋商阶段,落地时间尚无法预判。
针对南沙的“金融创新15条”已在去年12月公布,文件中仅提贯彻落实,同时组织对港澳台等重点地区的招商活动。
对国资金融机构,广州市则提出支持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广州证券、万联证券等机构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投、改制上市、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跨越发展。实际上,去年12月越秀金控整体注入广州友谊(行情,问诊)(000987.SZ),已迈出国资金融改革的步伐,广州证券作为越秀金控的子公司实现了“曲线上市”。
罗志祥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做强金融机构方面,见效最快的可能是“广州国际金融城”这一基础建设。文件提出,将采取由市属国有建设平台和金融机构联合竞买、适当放宽大型机构设立总部的条件等方式,引导机构加快进驻。
民间金融“回暖”
传统上,广州金融业较活跃的是担保、小贷、典当等民间金融。虽说“船小好掉头”,但亦有过“火烧连营”的教训。2012年华鼎担保事件爆发后,银行大幅收紧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加上经济发展减速,担保公司开始大批退出市场。
随着经济走向复苏,中央号召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广州市亦重新考虑融资性担保的作用,并在“项目表”里明确表示新设一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
“这预示着民间金融政策的回暖。”罗志祥说。
本报记者获悉,广东省金融办年内将组织各地市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集体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业务。
另一措施是借助地方性股权融资市场。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创新打造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投融资综合服务板块。
广州股交中心董事会秘书李润才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心的“青年大学生创业板”是新近推出的项目。“采用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模式,可通过线上募集资金。但要依托中心落地运作,因为创业孵化除了投融资,更重要的是线下辅导。”
类似的互联网模式,在穗府办3号文得到着重强调。3号文提出,将重点发展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特色小贷等创新型机构,并在越秀、天河、增城等地建设互联网金融基地。
更重要的是,3号文提出“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大型商业公司、电商企业、银行、小贷、担保、交易平台、电信、社交网站的交易和支付记录,探索建设广州金融大数据系统。前述接近市金融办的人士透露,这意味着,广州有意在辖内牵头探索互联网征信。
“最靠谱的征信数据其实在政府手里,如果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数据能打通,比征信公司自己去收集要有效得多。但部门壁垒没那么容易打破。”
3号文还明确了对互联网金融法人机构入驻广州的奖励措施:对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按年利润总额奖励100万至1000万不等;对营业收入排名前20名的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服务,且按营收的档次进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