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 股结束五连跌出现报复性反弹走势,一直在逢低吸纳A 股的外资也呈现加速进场的迹象。沪股通3日获净买入49.5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长逾一倍,额度使用率创今年以来新高。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A 股收盘,沪股通每日130亿元限额还剩80.42亿元,使用率达39%。历史数据显示,昨日的额度使用量仅次于沪港通推出首日的130亿元及11月24日的70亿元,为沪港通推出以来额度使用量第三高。
港交所盘后披露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外资大举买入的筹码也较为集中,其中,中信证券成为昨日最受外资追捧的个股,单日获净买入约10.4亿;中国平安以单日净买入约2.9亿元名列第二;名列第三的航天电子单日获净买入约2.47亿元;招商银行和伊利股份分别以净买入约1.55亿元和1.21亿元,名列第四、第五位。
而沪股通获外资大举净买入并非只有昨日,事实上,上月19日上证指数大跌7.7%以后,沪股通交易通道上便持续出现海外资金逢低加仓的身影,进入上月末、本月初后,更是呈现加速涌入态势。
在1月29日、1月30日和2月2日三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分别下跌1.31%、1.59%和2.56%,沪股通从早盘至临近交易结束的时段均呈现交投低迷的状态,但是在距A股收市的15分钟至30分钟里,都会突然涌现大额买盘,连续三日分别净买入28.26亿元、18.16亿元和23.36亿元。
若是把时间拉长至过去六个交易日,即1月27日至2月3日,更有近15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通过沪股通配置A股。统计数据显示,沪股通在过去六个交易日里累计净买入额达149.65亿元,较此前六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54.93亿增长近3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沪港通的投资热情与A 股走势都出于背离状态,但昨日海外投资者在A股大涨的时候,选择了加速进场,沪股通投资人气与A股再现“共振”的局面。
此前,在11月底沪港通刚推出时,沪股通和A股也曾出现“共振”,受央行降息消息刺激,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持续走高,成交也持续放大。海外资金也积极借道沪股通参与A 股投资,在11月份沪港通推出后的10个交易日里,外资累计通过沪股通净买入A 股437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历史上,沪股通人气与A股出现“共振”时,往往伴随着一波上升行情,因为这表明海内外投资者均看好A股短期走势。
【相关新闻】
沪股通整体净买入再创新高,其中必有代表性个股“撑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昨日中信证券遭港资“扫货”,净买入额高达10.36亿元,这一净买入额占到该股1月以来净买入额的54.70%。
上交所昨日发布《关于上证50ETF期权合约品种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持仓限额管理业务指引》,对期权上市初期投资者限仓额度作出具体规定。上交所同时提出,将实施循序渐进的持仓限额管理。分析人士认为,较早开户进入期权市场的投资者未来有望更快获得持仓限额提升。
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表示,上交所对期权产品的基本思路是先解决有无问题,在期权推出初期对交易活跃度没有预设期待。黄红元还表示。“上交所股票期权推出后特别是推出初期,平稳安全运行是第一位的”
【机构研究】
展望2月,多家机构发布策略表示,牛市基础未变,目前市场短期调整、震荡加剧,但中期趋势不悲观,投资者需保持耐心和信心。在主题方面建议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政策主题以及上海本地股。
毕竟这种高换手下的暴涨行情,不是股市运行的常态,早晚是会得到调整的。而这种调整,通过今年1月份以来市场的几次大震荡,逐渐体现了出来。在某种角度来说,现在震荡恐怕还没有完结。不过有一点则是明确的,这就是在震荡中,市场慢慢回归了常态。
拥有新兴产业属性的互联网金融产业股可能会成为市场存量热钱竞相关注的焦点品种,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产业属性,契合了当前主流资金偏爱金融股的市场氛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属性,也契合了当前部分热钱对新兴产业股追捧的氛围,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盈利载体是体现在互联网上。
【资金面】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日趋精细。在下周24只新股IPO来临前,央行昨日悄然加大了逆回购的投放力度。3日,央行恢复了上周四暂停的7天期逆回购,当天共计开展了总量900亿的逆回购,创下1月22日央行重启本轮逆回购以来的单日投放量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