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乘客被耽搁50分钟续:机场航空公司双双道歉_投稿专栏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投稿专栏 >> 文章正文

重症乘客被耽搁50分钟续:机场航空公司双双道歉

加入日期:2015-11-24 10:15:00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导读:
  重症乘客被耽搁50分钟续:机场航空公司双双道歉
  南航与医院仍回避谁该抬患者下飞机 当事人:不需要道歉
  乘客腹痛自己爬下飞机 南航与机场分别致歉


  重症乘客被耽搁50分钟续:机场航空公司双双道歉
  近日,有乘客发布《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文章,称其乘坐南航CZ6101次航班时突发疾病,飞机降落后50分钟后才打开舱门,航空公司和地面救护人员都未及时施救的遭遇。昨日,南航通过官微对旅客表达歉意,因当天飞机刹车系统出现故障故不能继续滑行,目前仍在继续调查。

  网友称遇急病遭“怠慢”,辗转多个医院
  据媒体报道,11月9日,张先生从沈阳搭乘中国南方航空CZ6101次航班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张先生称,飞机起飞约5分钟后,他感到腹部疼痛,随即向空乘人员反映,空乘人员表示可能是气压问题引起,并没有进行处理。

  之后其腹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空乘人员赶紧帮忙预约了救护车,空乘和急救人员被指为谁该抬患者下飞机发生争执,患者最后自行勉强下旋梯爬进救护车。最后张先生在8小时后辗转了首都机场医院等,才被推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了一段坏死的小肠,脱离危险。

  南航登门致歉,称将查明原因和加强沟通
  对此,中国南方航空称,已经指派有关领导和部门专程登门看望并致歉,并且,已经启动了内部调查工作程序,经初步了解,CZ6101航班当天落地滑行至滑行道时,飞机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继续滑行,等待拖车拖行至停机位之后开启舱门,对此,将进一步查明原因。而对“谁抬病患下飞机”发生争执一事,回应中称:“对在与救护人员配合中发生的协调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

  昨日,张先生通过微博表示,南航相关负责人已登门致歉。

  昨晚,中国民用航空网发布消息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就南航乘客急救服务事宜致歉,表示已致电慰问张先生,并将登门看望。

  对机场救护人员的行为,首都国际机场医院也称,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具体的事实经过还在调查当中。

  在机上突发重疾你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旅客,在飞机上突发急病,应该怎么做?首先,你需要立刻报告乘务组人员,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

  其次,最了解你身体状况的永远是自己,如果你觉得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急症,不要犹豫,请立刻告诉乘务人员你的严重程度,通知机长,请机长即刻与塔台联系。

  再次,飞机落地后,你将被转移到地服手中,由他们协助救护车为您保驾护航。地服服务不同航空公司存在不同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靠自己或者家人的协助尽快进入救护车内。

  民航空管部门一位管制员告据记者,“遇急症病人返航”是在民航局安全运行规范下允许的应急措施,而且机组以及地面指挥单位也应该全力保证载着病人的航班就近备降或者返航。

  “50分钟开舱门”妥当吗
  南航按规定进行;专家称可提前跟地面协调
  对于飞机滑行落地后迟迟未开舱门的问题,有航空公司人士表示,“这种情况谁都不愿意拖延,但是舱门究竟何时打开,航空公司机组人员需要听塔台那边发出的信息,这是规定。对于北京首都机场这么繁忙的机场来说,落地后50分钟才能开舱门的情况并不奇怪。”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叶文波认为,当飞机出现刹车系统故障时,为了保障大部分乘客的安全,听从塔台的指挥无可厚非。但是,叶文波也表示,对于患病的乘客,航空公司和机场也应该有所准备。

  “航空公司应该与机场地面人员提前协调,在出现故障时由地面派出舷梯直接停靠到飞机停止滑行的地点,让病人先行离开飞机获得救治,其他乘客再等待飞机的故障修复。”叶文波表示。

  一家航空公司乘务长介绍,按照他们公司的乘务服务相关规定,因航空公司无法预料的原因导致开舱门晚,乘客如果提出需要提前下飞机,机长可以呼叫地面机场的运控中心,提前引导救护车到指定位置接病人,这点来看,航空公司以及机场是没有协调好。

  如何转运机上重症患者
  业内人士称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人员应陪同
  在张先生的叙述中,飞机舱门打开后,救护人员和航空公司无人愿意送他离机,最后,他自己从机舱爬到地面。

  一家航空公司乘务长介绍,按照他们公司的乘务服务相关规定,乘客在飞机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航空公司有关,需要航空公司协助处理。

  事件中,乘客提出需要救护车接送,这是合理的要求,南航乘务组也按照乘客要求做到了。飞机落地以后,乘务组也没有撤离,而是陪着乘客,从这两点看,机上人员能做的已经符合规范了。

  不过,他也指出,乘客就医时提出航空公司人员陪同,这点也是合理的,“飞机上的机组人员不需要陪同,但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人员应予以陪同。这在国内一些航空公司是这样执行的。”

  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认为,乘客购买机票后,航空公司就与乘客形成了合同关系,只要不是乘客本身造成的,航空公司都有责任将乘客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但同时,张起淮也认为,对于患病乘客的救治,航空公司和机场都负有责任。“以舱门为界,舱门以里是航空公司负责,舱门以外由机场负责。”张起淮说。

  “出现无人运送乘客下飞机的事情,一方面是航空公司的责任,因为不能说你找了救护人员你就可以不管。但另一方面,救护人员也有责任,救护病患是你的职责,从人道主义上讲,救护人员跟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扯皮,这是很严重的失责,根据《侵权责任法》,救护方在法律上也应付相应的责任。”张起淮说。

  《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南认为,此次事件暴露出运营方和机场保障系统有许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患病乘客可以通过航空公司的相关渠道进行索赔。”王亚南说。

  场外救援跟进是否及时
  业内人士称,救援流程“并无不妥之处”,可简化对接手续
  在此次事件中,后续的救治手续也是一波三折。据当事人张先生反映,机场医院的救护车进不了市区。张先生依次经历了首都机场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这也一度引发热议。

据记者从多个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机场救护车的确有地域限制,其是挂绿色牌子的场内车,只有场内车才能进机场管制区内,但也只能在机场范围内运行,如有必要可以通知市内医院的救护车进行衔接。在暂时无法判明病情的情况下,经历多个医院流程并无不妥之处。

  王亚南表示,包括航空公司、机场和紧急救护系统,应急救治措施都需要一个大的改善。

  “机场可能没法建设一个功能齐备的大型医院,但如果机组人员和地面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地面就应该对危重患者的情况作出初步的研判。”王亚南认为,机场需要建设一个绿色通道的救护机制,尤其对于这种无家属陪护的病人,可以安排地面工作人员陪护,救护方也应该对其入院治疗的手续作相应的简化。

  据通报,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正认真调查地面医疗急救服务中的问题,剖析原因,总结教训。下一步将主动加强与航空承运方的沟通衔接,完善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不断提升医疗救护服务水平。

  以下情况者不宜乘坐飞机
  根据相关信息,这位从沈阳飞北京的病人被诊断为“腹内疝合并急性肠梗阻”。

  “腹内疝”属于疝的一种类型,是腹腔内的脏器从腹腔内的孔道或者孔隙脱离原位,被某个地方卡住,可引发脏器嵌顿以及肠梗阻。严重的肠梗阻可以造成肠坏死和继发感染,危重者可导致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夺人性命。肠梗阻最常见的四大症状就是: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在严重发作之前,病人以往会有轻微发作。在肠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或饮水均可引起呕吐。

  一位医护专家表示,“根据疾病的特点和进程,这位乘客应该是忽视了身体发出的最初报警信号,这段遭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此外,相关部门也提示,有以下情况者不宜乘坐飞机。

  1、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静脉炎病史的老年人。

  2、心肌炎、心肌梗塞病后1月以内,脑血管意外病后2周以内。

  3、预产期在4周以内,或预产期不确定但已知为多胎分娩或预计有分娩并发症者。

  4、出生7天以内的婴儿。

  5、严重肺结核空洞、肺功能不全的肺心病、先天性肺囊肿。

  6、近期患自发性气胸的病人或近期做过气胸造影的神经系统病症的患者。(新京报)  

 

  南航与医院仍回避谁该抬患者下飞机 当事人:不需要道歉
  原标题:"谁来抬我下飞机"追踪 南航和首都机场急救中心向当事人道歉 当事人张先生表示--
  不需要道歉只想知道流程
  昨日,本报报道了"飞机上突发急症,谁来抬我下飞机"一事,讲述了张先生在沈阳飞往北京的南航航班上突发急症,飞机降落后,却迟迟未打开舱门。50分钟后,机舱门打开,航空公司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却为谁来抬张先生下飞机发生争执,无奈下张先生自己半蹲半爬走下旋梯,爬到了救护车的担架上。最终,张先生被确诊为腹内疝,"因未及时确诊"被切除了0.8米的小肠。

据记者,昨日下午,南航方面约见了他,向他表达歉意,并表示已经启动调查程序。另据张先生称,昨日首都机场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联系到他,表示要看望一下他,但被他婉拒据记者,他不需要各方的慰问和道歉,他只想了解,一个正常的转运衔接流程是怎样的,以后再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解决?

  南航发文解释
  医院提出慰问请求
  昨日,此事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截至记者发稿时,张先生关于此事的长微博《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对你们说》阅读量已经超过500万次,微博已被转发超过1万次,该微博评论数量超过3万条。

  中国南方航空官方微博昨日下午发布了情况说明对此事进行解释。

  关于飞机停在机场约50分钟才打开舱门一事,南航在情况说明中解释称,"CZ6101航班当天落地滑行至行道时,飞机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继续滑行,等待拖车拖行至停机位之后开启舱门。"
  而对于空乘人员与救护车医护人员就"谁抬病患下飞机"发生争执一事,南航在回应中称,"对在与救护人员配合中发生的协调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
  但在这份情况说明中,并没有提到有旅客突发急症后,与救护车之间正常的转接流程是怎样的,也没有就工作人员不扶病人下飞机、不陪同孤身病人前往医院这些问题做出解释。

  南航与医院方都在回避
  谁该抬重症患者下飞机
据记者联系张先生获悉,下午两点左右,南航的北方分公司已经派人与他见面。"他们表示情况属实,也跟我道了歉,还说已经启动了调查程序,但对于我的一些疑问却没有进行解答。"
  同时,张先生透露,昨日首都国际机场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联系到他,"他们提出想要来看望我,但我已经回到辽宁,所以就婉拒了。"
据记者,虽然事件双方的工作人员都向他表达了歉意,但都回避了事件中的核心问题:"机务人员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谁应该来抬重症患者下飞机?"
  张先生称,在和南航的北方分公司工作人员交谈时,他对南航如何规定患者转运的细节提出了疑问,但对方并未给出答复,只表示会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尽快反馈给他。

  而对于事件中的另一方救护车方面,张先生表示,希望救护车不要把接运病人当做一单生意,应该拿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患者。"应该及时运送病人,要根据病人情况判断把病人送到哪里,而不是根据利益来判断。"他补充说。

  首都机场急救中心将加强
  与航空承运方沟通衔接
  昨天晚上,首都机场急救中心针对此事作出回应称,对旅客张先生乘坐南航CZ6101航班抵京期间突发急症寻求急救服务的痛苦遭遇表示歉意。

  急救中心称,目前正在调查地面医疗急救服务中的问题,剖析原因,总结教训。下一步将主动加强与航空承运方的沟通衔接,完善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提升医疗救护服务水平。(北京青年报 )

 

  乘客腹痛自己爬下飞机 南航与机场分别致歉
  近日,中国南方航空CZ6101航班由沈阳飞往北京时,一名乘客突发腹内疝并急性肠梗阻。飞机落地后,机组人员与急救人员互相推脱,乘客自己爬下飞机。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中国南方航空回应称,因飞机刹车系统故障不能继续滑行,等待拖车拖行至停机位后才能开启舱门。昨晚,当事人张先生表示,不准备提出赔偿,希望航空公司、机场能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事发
  机上腹痛求助空乘
  前天上午,网友"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发布名为《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长微博,描述其数天前在航班上病发和被救治的经过。

  该微博称,他是一名有着12年新闻从业经历的记者。11月9日,他在沈阳桃仙机场经过安检后,乘坐南航CZ6101航班前往北京采访。起飞后大约5分钟,他"开始肛门部位抽搐疼,类似于岔气。"伴随疼痛感加重,他两次向空姐求助,空姐则联系机长,并称机场已叫好救护车。

  微博称,飞机降落后,"救护车就在10米之外,却接近50分钟,才打开舱门。"两名急救医生登机,未携带担架,而是与空姐、机长吵成一团,推脱由谁将他送下飞机。最终,他自己"半蹲半爬下飞机,并进入救护车,"身边没人扶他一把。到首都机场医院后,救护车的人喊他结账,医生却喊不到人推车带他去检查。后经紧急手术,他被诊断为突发腹内疝并急性肠梗阻,"取出一段长0.8米的坏死小肠"。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初期,乘务人员将肠梗阻误认成简单的肚子疼可以理解。但乘客病情加重后,机组应及时协调地面,做出合理反应。航空公司也应普及乘务人员对类似突发疾病的认识。

  据了解,该博主是辽宁一家媒体的记者,姓张。

  □质疑
  落地50分钟后打开舱门
据记者采访时,当事人张先生就南航、急救在救助过程中的做法提出3点质疑。

  1、近50分钟后打开舱门
  张先生说,飞机落地时,他"已浑身汗水湿透",空姐告知他急救车已等候在外,但飞机舱门迟迟不开,"而疼痛每隔10分钟就会加剧一次"。接近50分钟后,舱门终于打开。

  张先生表示,工作人员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塔台没给信息。对此他很不解,假如他患的是心脏病,几十分钟就等于错过了最佳急救时期。而事发后近两周,南航都未与他取得联络,也无人和他解释。

  2、空乘、急救均未搀扶
  张先生说,飞机舱门打开后,两名急救人员上了飞机,但急救人员并未携带担架,且无人愿意背他下机。其间,他难忍疼痛,跪在第一排地上,没人上来搀扶。而他的身后,急救医生与空姐、机长吵成一团,互相埋怨该由谁将他送下飞机。

  张先生在微博中提到,急救人员和南航工作人员都认为对方应该扶他,其中一位急救人员说:"外面旋梯全是冰,摔着了算谁的?"
  3、自己爬上救护车
  张先生说,他"半蹲半爬下的梯子,两边站满了工作人员,"但是没人扶他一把。随后,他被急救人员要求自己爬上救护车。"急救人员说,'我们这个担架卡着,抬下来特别费劲'。"
  张先生说,他首先被送到首都机场医院治疗,救护车的人喊他结账,医生却喊不到人推车带他去检查。最后,他被送到北大人民医院。进手术室前,他的头部"已经肿得像猪头一般,浑身湿透数次"。经手术,切除了80厘米的坏死小肠。目前,他已出院拆线康复中。一位医生说,由于肠梗阻,肠内产生的一些毒素会渗入到血液,致张先生处于半昏迷和无意识状态。

  □回应
  中国南方航空
  非停机位不能打开舱门
  昨天中午11点31分,中国南方航空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作为航空承运方,向这位旅客表达歉意。

  南航称,已启动内部调查工作程序。经初步了解,CZ6101航班当天落地滑行至滑行道时,飞机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继续滑行,等待拖车拖行至停机位之后开启舱门,对此将进一步查明原因。对在与救护人员配合中发生的协调问题,南航称将吸取教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调沟通,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称,在一般情况下,乘客出现突发疾病,乘务人员会通知乘务长和机长,处理相关情况。如果乘客病情严重,乘务人员应依据具体情况,帮助乘客离开客舱。对于张先生所述"腹痛难忍,无人搀扶"一事,该客服人员称,南航正在做内部调查,待结果出来后会向社会公布。

  对此,当事人张先生表示,因不了解具体故障,不便评价。对于此事,他不准备提出赔偿,只希望航空公司、机场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张先生表示,昨天下午,南航通过单位联系到他,并表达歉意。"南航相关领导称,会调查漏洞,反馈给公众,并开展安全会议,以此事件为例,反思讨论。"他有两个诉求:一是,理清急救流程,不能让下个人再遇到他的遭遇;二是,他放弃赔偿补偿,但要搞清楚,他的病情被耽误,该不该有赔偿和补偿。"这是为所有人问的"。

  首都机场急救中心
  就旅客的痛苦遭遇致歉
  昨天晚上8点29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在中国民用航空网官方微博发布通报,就张先生机上寻求急救服务的痛苦遭遇致歉。通报称,现已致电慰问张先生,并将登门看望。急救中心正在调查地面医疗急救服务中的问题,下一步将加强与航空承运方的沟通衔接,完善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提升医疗救护服务水平。

  □专家说法
  打开舱门无需到达停机位
  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说,如果乘客在飞机上突发急病,可首先联系乘务员。飞机上一般备有相关药品,乘务人员受过相关训练,也会进行简单救助。如果乘客病情严重,乘务员会请示乘务长和值班机长,值班机长会根据情况安排备降机场。工作人员会与地面的急救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叫救护车。

  南方航空在情况说明中称,飞机降落50分钟后才打开舱门的原因,是当天飞机落地滑行至滑行道时,刹车系统出现故障不能继续滑行,等待拖车拖行至停机位之后开启舱门。

  对此,张起淮说,机场没有明确规定,要求必须停到停机位才能打开舱门。在紧急情况下,乘务员完全可以向乘务长联系,由值班负责人请示塔台,经过允许自行打开舱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机场内其他客机的起降,但是人命关天,紧急情况下应该随机应变。

  张起淮说,乘客遇到突发病情,如果还未出机舱,乘务人员有义务提供相应帮助。因航空公司的故障或操作不当,造成乘客病情恶化,错失最佳救助时机,航空公司应承担相应责任。

  公士公益发起人、北京知名律师张新年认为,飞机降落50分钟后舱门才打开,反映出航空公司的应急机制不到位。航空公司自身及与机场之间都应有灵活的协调机制,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对于乘客应该由谁来搀扶,张律师说,如果乘客还在舱内,双方运输合同关系没有解除,从法律上讲,乘务员有责任帮助乘客。急救人员以救人为天职,也有责任帮助患者。(京华时报)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