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豪
亿利能源(600277.SH)平均7.5年更换一次主业,其于10月27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多项议案,其中包括拟募集49亿元,并将其中39亿元用于微煤雾化项目,从而加速向微煤雾化为主业的清洁能源转型,也包括亿利能源改名为亿利洁能。
类似一幕在七年前就上演过。彼时的亿利科技于2008年5月召开股东大会,同意公司名称由“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为“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亿利科技2000年登陆A股,最初主业是医药及保健产品的开发和加工销售;八年后,亿利科技摇身一变成了煤化工为主业的公司,名字也变成亿利能源;又过七年,治霾成为中国最大的任务,亿利能源又通过收购微煤雾化相关资产变为治霾先行军,名字也变成了亿利洁能。
一家在实业界打拼的上市公司,为何频繁更名频繁调整主业?亿利能源一位内部人士近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亿利能源是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和市场情况调整业务方向的。
微煤雾化吹起千亿目标
燃煤成为诱发雾霾的罪魁祸首,为此,中国能源政策已转向“控煤、增气、发展清洁能源”。其中,燃煤锅炉的技术改造,成了“控煤”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中国锅炉总量超过62万台,其中燃煤工业锅炉超过52万台。
微煤雾化的核心是“微煤配置、多次涡流雾化”,经过微煤雾化改造的传统工业锅炉,可以实现煤、气两用,在排放上达到天然气排放标准。
张素伟于2014年2月成为亿利能源总经理不久就向外界披露了亿利能源的微煤雾化转型计划:锅炉微煤(又称煤粉)雾化供热业务将形成连锁经营,远期规划建设100个供气中心,形成5万蒸吨/小时,年供蒸汽2.1亿吨,最终形成千亿级规模,成为中国“蒸汽大王”。
2013年,亿利能源的营收仅为143.93亿元,净利润为2.52亿元。由此可见,亿利能源千亿转型目标可谓“敢想”。
此次转型的实质动作,发生在张素伟对外披露千亿“蒸汽大王”规划的2014年6月,亿利能源以现金出资4500万元,对天立能源进行增资,获其60%股权。增资协议签署后,天立能源改名亿利洁能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亿利洁能干脆成了亿利能源的新“马甲”。
其董事长田继生披露,亿利能源其实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天利能源的煤粉锅炉。于是,亿利能源发起了这起事关转型的收购,但实际上是一桩很“奇怪”的买卖:明知是亏,亿利能源偏要重金买下。
公开资料显示,天立能源原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天立环保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60%;因为天立能源是天立环保“亏损源之一”,天立环保2014年4月以1800万元将天立能源60%的股权转让给德丰投资有限公司;不到两个月,天立能源60%股权却增值2.5倍,以4500万元的价格被亿利能源购入。
对于高价买入天立能源,亿利能源给出的解释是,天立环保没有高质量的煤粉,而亿利能源遍地都是。对于千亿目标,其回应称,相关预测显示,燃煤锅炉改造将释放万亿市场空间。
问题在于,虽然亿利能源一年多以来对外宣布其在津冀鲁苏等省份签下不少订单,但真正形成示范效应的项目仅有两个,分别为山东沂水化工园区产能710蒸吨的项目、江苏宿迁产能180蒸吨的项目。
“亿利能源实际控制人王文彪一贯喜欢出风头,其转型煤化工之初雄心勃勃,此番微煤雾化的千亿计划我们并不看好。”一些研究人士表示。
煤化工转型并不成功
事实上,亿利能源在2008年前后的转型与更名,也备受争议。
亿利科技此前公告,该公司在2007年10月发起了向大股东亿利资源集团的定向增发,增发42749万股融资近50亿元,全部用于收购大股东亿利资源所拥有的一块煤田和全部煤化工资产。
当时注入的资产包括:内蒙古亿利化学工业有限公司41%股权、神华亿利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华亿利”)及49%股权、内蒙古亿利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41%股权。
通过此次运作,亿利资源持有亿利科技股权的比例从50.19%提高到85.6%。而亿利科技则宣布,“定增完成后,亿利科技变成一家能源化工企业,拥有一块15亿吨的煤田,以及以聚氯乙烯(PVC)为核心的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此次收购遭到业界强烈质疑,主要原因是,此次资本运作中涉及的煤矿,即亿利资源持有的神华亿利49%股权,当初是零成本取得的。也就是说亿利资源将账面价值为零的采矿权以61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亿利能源。但这桩奇闻,并没有引起监管层重视。
此后,煤化工资产置入,亿利科技于2008年7月更名为亿利能源。
但据财报显示,虽然化工板块在亿利能源总收入中的比重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达到44.98%、48.21%、44%,但该业务在毛利率这个指标上,一直低于煤炭等板块。
如今,还没等到煤化工业务做大、做强,亿利能源再次转向变成了亿利洁能,至于微煤雾化业绩表现,则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