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策略周报:收获“金九” 布局“银十”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兴业证券策略周报:收获“金九” 布局“银十”

加入日期:2014-9-22 12:04:53

展望:“金九银十”行情尚未结束,短期强势震荡,市场热点活跃

判断行情,需要牢牢抓住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主要矛盾,目前,9月、10月行情的主要矛盾或者核心逻辑并没有被破坏。行情驱动因素不是存量资金博弈,而是增量资金入场,改革预期的显着提升、政局稳定和经济“新常态”,吸引海外资金和产业资本等增量资金向A股市场配置。“9.16”行情调整之后并未持续杀跌,相反,9月18日融资融券余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847亿元。

国庆”长假之前,股市有望强势震荡、为“银十”蓄势。(1)利空包括,放量急跌之后多空分歧加大;下周将有12只新股申购的资金面冲击;年底推出“注册制方案”。(2)利多在于:阿里巴巴IPO效应;“四中全会”相关的准备工作;“沪港通”有条不紊推进;以及政府利用资本市场盘活存量的大背景。因此,行情短期的系统性风险不大,震荡是为十月行情调整组合的好时机。

A股市场现阶段依然处于风险偏好抬升的过程。投资者对于“习式改革”和转型创新的预期日趋乐观,“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以及阿里巴巴成功IPO的效应,将激励很多人去创业、创新。更大的时代背景是“反腐、简政放权、依法治国”的习式改革,新一轮创业热潮已经开始兴起,人才红利将在创业的浪潮中释放出来。不排除10月份“四中全会”和“沪港通”阶段性低于预期,但即便如此,改革创新的时代大趋势将低系统性风险。

增量资金还未到撤离的时候。对于产业资本,持续数年熊市的A股市场正成为风险收益比最好的资产配置方向,至少受益于改革和沪港通相关的蓝筹股仍有配置价值。现在距离产业资本年底结账的时间还远,A股今年有赚钱效应,因此,现阶段行情虽有震荡,趋势却并不容易被逆转,依然有操作机会。

继续思考A股研究框架的更新。从2011年下半年写《螺蛳壳里做道场》就开始不断提醒大家,淡化用总量经济的分析框架来研究投资机会,而强调用结构分析的框架。现在转型、改革的路径越来越清晰,A股的游戏规则将从我三年前提出的“闭环市场”、“存量博弈”转为“开放市场”、“增量资金驱动”,如此,股市的“螺蛳壳”箱体就算今年突破不了,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被打破。

(1)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从“存量博弈”转为“增量资金驱动”。数据显示的确有增量资金进入,多为能够承受高风险、愿意加杠杆的产业资本、“牛散”等;

(2)A股市场的“政策市”特征继续鼓励投资者入场。首先,新股IPO的当前制度设计明显是“给散户发红包”,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有望形成正反馈。其次,定增收购资产以及其他形式的“市值管理”构成赚钱效应。

(3)A股市场正成为政府“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正在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是新一轮资产证券化的主战场。国企改革、行业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如星火燎原。2014年定向增发购买资产公司的数量逐月增加,8月定增收购数量已达到2006年以来的历史峰值42家,9月13日-9月19日定增收购资产共10家公司:4家为国企改革,3家跨行业收购,3家为TMT同行业并购。

(4)多年之后,我们也许将会怀念现今开始的这段时光,这是一个好时代又是一个坏时代。对于那些指望政策刺激、效率落后的企业而言,这是个坏时代,总量经济较长时间内都是不死不活地速,这些企业将继续水深火热;而对于那些坚持创新、顺应社会转型大潮的企业,对于那些有冒险精神、愿意为梦想坚持的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好时代,一个平稳速而加速转型、结构优化的新时代。

投资策略:做好运动战,收割“小泡沫”布局“大便宜”,增持消费、蓝筹股

投资策略:中期来看,今年就是震荡市,不必过喜或者过悲,保持节奏、保持好攻击节奏,灵活实施运动战,积小胜为大胜。短期可能继续震荡以化解风险,但是,行情仍处于可操作的阶段,投资者应该淡化对于大盘指数见顶的担忧,而应该强调大盘系统性风险不大,从而灵活调整持仓结构、享受“金九银十”行情。

投资机会:收割“小泡沫”、布局“大便宜”

第一,布局“大便宜”——“沪港通、估值切换”有望成为中大盘龙头股行情的催化剂,后续“沪港通”带来的增量资金来A股买什么?(1)消费股,建议增持,估值相对合理且可讲年底估值切换逻辑,关注医药、乳业、家电、旅游、农业、家化等;(2)低估值的蓝筹股,建议增持且围绕“沪港通”做波段,比如,券商、保险、建筑、汽车、地产、铁路设备、电力设备、公用事业、石油石化、化学制品、玻纤、油田服务、银行等。(3)中大盘绩优成长股,今年股价盘整消耗估值压力、行业持续成长的细分行业龙头。

第二,收割“小泡沫”——“小股票”行情的全面泡沫化、投机化需要警惕,见好就收吧。(1)小盘壳资源,现在可远观不可亵玩。受益于IPO控制规模的政策安排,今年“小股票”行情如火如荼,从制造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或者促进产业资本并购重组的角度,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没有政策环境的改变,壳资源的炒作也许还有较强的惯性,但是,投资者要提防“依法治国”及之后的“秋后算账”。如果说新兴产业整体估值偏贵的话,那么近期市场追逐的小盘垃圾“壳资源”则是一场博傻式的赌局。(2)展望年底,“小股票”将出现分化,建议逢大盘震荡时自下而上增持真正的成长股,虽然估值整体偏贵,但是相关行业受益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行业增速快、行业空间大、有新的商业模式的故事,可以淘金互联网、环保、清洁能源、半导体、军工、体育等相关行业。

编辑: 来源:兴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