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苏刚接任一年卧薪尝胆 投行研究下猛药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民生证券苏刚接任一年卧薪尝胆 投行研究下猛药

加入日期:2014-9-15 10:14:57

  整改后民生证券将质量控制部门从投行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级部门,负责所有投行业务的质量控制,包括IPO、并购重组及企业债。

  理财周报记者 田小蕾/北京报道

  过去一年,或将成为民生证券发展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草根出身的民生证券,既经历了劫难,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近日,理财周报记者从熟悉民生证券人士处独家获悉,经历过整改的民生证券投行部已完善架构设置,而今年上半年遭遇人员流动的研究所也逐渐稳定,“留下的短时间应该不会再变动了”。

  去年11月11日,原总裁罗凌离职,彼时正值其投行部整改渐近尾声,原执行副总裁、财务总监苏刚接下了总裁一职。

  2014年7月,泛海控股(000046,股吧)从大股东中国泛海、二股东泛海能源手中成功接手民生证券72.999%股权,“这一定程度意味着民生证券实现变相上市”。一位泛海控股内部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一位不久前离开民生的投行人士表示,泛海控股接手后,其管理层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也并未对业务有过多介入。

  站在新起点的民生证券,能否浴火重生?

  新总裁苏刚一年考

  “扩张”、“黑马”,这是2013年前,外界给异军突起的民生证券贴上的标签。

  但这一态势,或因2012年10月IPO停摆及之后的财务大核查而戛然而止。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2013年10月左右,罗凌向内部提交辞呈,当年11月11日正式离职,结束了在民生证券长达4年的总裁生涯。

  一位熟悉罗凌的大型券商高管表示,担任总裁期间,投行出身的罗凌很大一部分精力花费在民生投行建设上。“罗凌回到了深圳,应该是自己做公司。”其表示。

  罗凌曾将把民生带进中型券商行列当做自己任职期间的重要任务。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他离该目标已很近。

  在民生证券的战略规划里,投行和研究是两台“发动机”。2010年IPO承销收入徘徊在20名,2011年晋升至前十,2012年上半年挺进前五。研究所方面,2012年9月,研究团队由2010年的30人左右扩充至80人左右,再加上北京、上海、深圳三地30人左右的销售队伍,共110人左右。

  然而,2012年10月IPO停摆,加上2013年6月因保荐天能科技过程中未执行充分适当的尽职调查程序被责令整改6个月,使得民生证券高管层首要打造的一台发动机——投行业务遭受重创。

  紧要关头,民生证券原执行副总裁、财务总监苏刚从罗凌手中接下沉重一棒。

  资料显示,与市场化招聘而来的罗凌不同,苏刚与民生证券董事长余政同样具有泛海集团背景,在民生证券已经多年,此前曾在多家公司担任财务总监一职。

  “苏刚本人作风严谨低调。财务出身,或许有利因快速扩张而爆发风险的民生稳一稳步子。”上述熟悉人士称。

  上述熟悉该公司人士从其内部得知,新总裁上任后,感觉思路有一些变化。一个小细节是,各部门费用控制得比较严格。比如研究所,即便2014年上半年人员流动较大,目前尚未像2012年9月一样花费重金大批挖新财富补充进来。

  投行重塑质控两道体系

  苏刚上任后不久,投行部就完成整改并验收,前后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于2013年12月恢复资格。

  “民生投行部多次召开整改会议,由分管投行业务的公司副总裁主持。”上述不久前离开民生证券的投行人士表示,“听说在几家整改的投行中,监管层来验收时对民生的整改效果还比较满意。”

  整改后一个最大的调整,就是将质量控制部门从投行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级部门,负责所有投行业务的质量控制,包括IPO、并购重组及企业债。目前该部门人员超过10人。

  此外,上述离职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民生投行部除综合部、业务部、资本市场部外,还设立了业务管理部,负责部门的质量控制,“相当于质量控制建立了两道体系,公司和投行部各一”。

  遗憾的是,受暂停资格影响,2013年下半年,民生证券不少再融资和并购重组项目都无奈转给其他券商。包括其原有定增项目通达股份(002560,股吧)、康缘药业(600557,股吧)、中捷股份(002021,股吧),以及并购重组项目华闻传媒(000793,股吧)、佳都新太达华智能(002512,股吧)。

  投行内部也难掩焦虑。2013年3月至12月底,其保代江轶、邢金海、刘小群、杨治安、孙莉、余银华、余华为相继发生工作变动,后6人集中在9月后离开。

  上市公司公告显示,2014年以来又有7位保代离开,分别是李艳西、刘晓山、卢少平、陶云云、陈琳、谢崇远、任滨。

  毕竟重振士气、恢复元气需要时间。庆幸的是,2014年IPO重启后,民生证券的承销金额及收入排名并未下滑太多。2014年至今,其有4个项目上市,分别为全通教育(300359,股吧)、溢多利(300381,股吧)、金莱特(002723,股吧)、金轮股份(002722,股吧),共募资13.67亿,排第11位,获承销与保荐费1.18亿,排名第9。

  但就目前在会待审项目来看,其暂不占优势。万德统计,截至9月12日上午,其11个项目在会,排名19位,终止审查项目达23个。“天能科技一事让投行部如履薄冰,项目凡是有一点问题就得拿下来,不能存侥幸心理。”前述离开民生投行人士表示。

  管清友履新研究所所长

  作为另一台发动机——研究业务,今年以来也在发生变化。

  理财周报记者独家获悉,2014年以来,民生证券研究所人员流动频繁,有20人左右离职。其中包括整个金融工程团队,该团队整体投奔银河证券,由2名分析师王红兵、陈杰,和4名研究助理戴嵩、郑源、黎鹏、温尚清组成。

  2012年9月,董事长余政亲自出马,请来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另外还从华泰联合挖来多位新财富明星分析师:电力与新能源首席王海生、煤炭首席陈亮、首席研究员王红兵带领的金融工程团,一共9人。

  今年年初,金工团队转投新东家,而王海生也于2013年下半年离职,目前仅陈亮一人。目前研究团队减至60人左右。

  如果从2013年新财富评选结果看,民生研究所的挖角效果尚未显现,仅计算机小组获行业第3名。

  据基金公司2013年年报,共有361只基金产品使用民生证券交易席位。2013年股票总成交金额1213.35亿,总佣金1.06亿,同比增长52.4%。

  一位熟悉民生证券的上海券商研究员表示,2014年研究所分配的佣金任务并不轻松,研究助理都要承担几十万任务。

  “民生研究所一年两次考核,拆佣金、派点到每个人头上,看你有没有完成任务。完成佣金的多少决定奖金的多少。如果完不成,基本工资就会被调低。”上述研究员表示,“由于研究所人员减少,有些研究员对今年以来整体佣金收入总量并不乐观。”

  而令民生研究所内部期待的是,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如何发力。“据说邱入职后尚未与研究所全体员工正式见面,可能一直在摸底观察。”上述研究员说。

  理财周报记者独家获悉,今年7月底8月初,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由原副所长管清友担任,原所长李锋转而负责销售业务。

  (更多独家报道请见理财周报官网http://www.lczb.net,微信公众号money-week,以及在苹果商品及其他应用市场下载理财周报APP)

  

编辑: 来源: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