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万亿盛宴 20省市定国资改革图(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6.7万亿盛宴 20省市定国资改革图(股)

加入日期:2014-8-20 8:32:5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超20省市划定国资改革路线图 6.7万亿盛宴启动
  中央审议首批国企改革顶层文件 涉及央企薪酬管理
  新领导集体接过改革接力棒 多年硬骨头改革有突破
  安徽国资再重组:四家省属企业或两两合并
  东北国资改革借资本市场撬动升级 八家公司现价值洼地
  广东国资改革意见出炉力度超预期 七只概念股将爆发
  国企改革全国遍地开花 珠海国资改革再起航(附股)

  超20省市划定国资改革路线图 6.7万亿盛宴启动
  超20省市划定路线图近40家上市公司停牌
  地方国资改革启动6.7万亿资本盛宴
  8月18日,广东省国资改革路线图正式出炉。包括广东省在内,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20个省市陆续公布了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在这些改革方案中,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成为各地国资改革的主要目标。在资本市场上,这场涉及高达6.7万亿元的地方国资改革实践,正成为股市由熊转牛的源动力。
  提速
  超20省市出台路线图
  8月18日,广东省颁布《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省国资委随即召开贯彻落实上述意见的省属企业董事长座谈会,提出了广东省内国企改革路线图。
  在这份超过14页的意见中,广东省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比重提升、资本布局优化、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此轮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并首次对三个阶段国企改革阶段目标提出明确时间表。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也特别提出,进一步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出台分类处理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拿出本级国有企业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专项用于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充分利用各类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并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层、技术骨干、员工出资参与本企业改制。
  记者梳理发现,自去年上海国资率先抛出“国企国资改革二十条”后,重庆、四川、黑龙江、天津、山东、江西、河南、北京、江苏、广东等都纷纷出台文件,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个省市国资委定调地方国资系的“改革”。
  其中,改变过去国资“一股独大”局面,加速混合所有制成为本轮地方国企改革“重中之重”。以广东省为例,刚刚出炉的方案明确,到2015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70%,同时形成30家左右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或资产超千亿元、初具国际竞争力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不过,就这一目标而言,广东省国有企业情况“不容乐观”。据广东省国资委统计数据,目前广东省国有全资企业和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户数占比82%,并集中了全省88%的国有资本。
  上海市出台的改革意见中,也提出要经过3年至5年的持续推进,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除了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的,其余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的目标。
  “多个省份的改革重点,都放在了如何引进社会资本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国资向特定领域集中,而其他,特别是竞争性领域,将更多地引进社会资本。”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国企改革政策“落地”,不少省份的文件内容,还包括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国企高管薪酬改革、国企和社会资本融合比例、国企高管任命去“行政化”、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等敏感内容。
  在这一国企改革浪潮中,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成为各地国资改革的主要目标。例如,广东省方案提出,到2020年,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由现在的20%上升到60%,主营业务完全实现整体上市。湖南省的目标则是,到2020年竞争类省属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左右。
  炒作
  资本市场热烈追捧
  地方国资改革全面加速推进,证券市场无疑是最有效率的平台之一。
  记者注意到,与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样,地方国资的改革正在引发证券市场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各地大量地方国资控制、涉及的上市公司纷纷停牌酝酿重大资产重组;另一方面,地方国资的改革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炒作题材。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地方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上市公司总计高达656家,占到了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以上。按照8月19日的收盘价格计算,上述656家“地方国资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高达6.73万亿元之巨。在目前所有A股中,处于停牌状态的企业有224家,其中,涉及上述656家“地方国资系”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39家。
  今年7月初,江苏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设定了江苏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随后,南京、无锡、常熟和连云港先后制定了相关方案。此后,有着国资背景的江苏舜天即宣告停牌,该公司称,经与有关各方论证和协商,公司拟进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大事项。在南京出台国资改革方案后,包括南京化纤南京港等本地国资概念股均有强势表现。
  上市公司云集的北京刚发布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包括中国国贸大龙地产等数十只北京国企改革概念股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政府直接出资的一级企业有43家,市属国有企业有46家上市,总市值超过5500亿元。而作为地方国企改革最重要的实验区———上海,更是举动频频。稍早之前,锦江股份推出的增发方案中,出现了弘毅投资的身影,后者将同公司大股东锦江集团一起参与认购,发行完成后弘毅投资将持有公司12.4%的股份。飞乐股份则拟向控股股东仪电电子集团及非关联第三方出售大部分上市公司资产,同时发行股份购买安防企业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
  数据显示,涉及国资改革的上市公司由于地域不同,行业也有所差异。其中,上海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及建材,山东和安徽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和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江西主要集中在交通和能源,江苏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湖北和重庆的国资改革企业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百货。
  警惕
  防止新一轮国资流失
  “政府是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的积极尝试,适当降低国资委的股份,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来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广东省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一位国资系统人士表示,随着政策的层层“加码”,地方国资系的改革将会成为重头戏。改革将首先在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地方国有企业开始,已上市的国资系公司,有望分享到这一改革盛宴。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纷纷表示,随着国企改革进入加速期,各个地方国企也将出现一轮资产重组、剥离等动作,而必须警惕的是,在新一轮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权力寻租等问题。
  “在股权改革的同时,还应该对高管薪酬、员工持股、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要真正保障国企改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培育更有竞争力的国企。”李锦说。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国企下一步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首先要改变体制困局,改变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破除企业中国有垄断和对民营资本的歧视或者排斥,要让民营出资股东真正可以参与公司决策并行使权益,这样才能够改变民营资本不愿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或者即使参与也畏首畏尾的现状。(.经.济.参.考.报. .杨.烨 吴.黎.华.)

 

  中央审议首批国企改革顶层文件 涉及央企薪酬管理
  审议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首批顶层文件
  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待遇制度进程难点攻坚
  此次改革范围是中央管理企业,包括各部委管辖的其他如金融、投资、铁路等企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8月18日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以下称《改革方案》和《规范意见》),两份文件是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的关于国企改革的首批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国企负责人没有‘职务消费’,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根除。”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待遇问题,位于第7项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后一部分: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与之直接相关的决定还有,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在与国企改革密切相关的深化改革事项中,“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已在地方频频出台相关方案。
  曾讨论数年未定论
  为了规范央企高管的薪酬管理,2009年,人社部、国资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央金融企业及铁路、烟草、邮政等行业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提出统一、规范的原则和要求。
  此次经过审议,但尚未通过的《改革方案》和《规范意见》与上述意见的直接牵头起草方一致。目前,《改革方案》内文尚未公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表示,薪酬制度改革之所以历经数年未能定论,是由于有部分先天不足,亦和市场化和现代企业治理方向有落差。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发展与改革研究部部长王志刚说,未来大部分国企如改革到位,央企高管的薪酬应该由董事会决定。在此期间,也可能出现“过渡性改革方案”。
  王志刚认为,企业的人和薪酬都是市场化进程的一部分,不能割裂。然而,我国国企的现实情况是,大量国企的领导人,身份仍是国家干部,其管理机构是国家组织部委,并未真正市场化,相应的,其薪酬亦处在尴尬的半市场化之间。
  他建议,解决薪酬争议需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量化,使之标准化,据此拟定各行各业的薪酬范围,然后在国企改革到位之后,交由董事会决定高管薪酬的多寡。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也认为,国企改革成功的其中一个标志在于企业人事与薪酬都应该交由董事会决定,当前央企董事会建设正在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也同期试点推进,一旦成型,这些市场化管理方式将会替代政令对央企高管薪酬进行规范。
  目前,在“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方面已有诸多央企试点,也有央企已按公众公司规则运转。各类国有企业历史背景不同。而中央深改组此次首先审议了有关薪酬待遇方面的改革文件。
  金融铁路央企进一步纳入管理
  多位专家向指出,此次薪酬待遇制度改革的范围是中央管理企业,则意味着不仅仅是国资委管理下的中央企业,还包括各部委管辖的其他如金融、投资、铁路等企业,是更大范围的央企概念。事实上,中共中央办公厅此前曾印发了《中管金融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管金融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财政部曾发布《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审核管理办法》。
  周放生认为,事实上引发争议,比较少是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因为其薪酬管理制度经过多年摸索,已经形成比较合理的机制。对于金融企业是“中央管理企业”还是“中央企业”,在不同时期文件也有不同表述。近期中央政府多份公开信息显示,财政部出资设立的金融类企业也在被视为“中央管理企业”。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曾撰文阐述过该问题。熊认为,国资委已初步建立了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薪酬与企业效益挂钩、效益升薪酬升、效益降薪酬降的激励机制,部分解决了企业负责人之间薪酬水平差距和增长机制不合理的问题。
  当时制订的薪酬管理办法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年薪制,将薪酬分为基本薪酬与奖励薪酬两部分,奖励薪酬占薪酬总量的60%左右。年薪制以经营业绩的考核为基础,根据对企业的考核结果决定年度薪酬的水平。为了约束企业负责人的短期行为,奖励薪酬的40%(相当于全部薪酬的近1/4)要在任期考核之后才能兑现。
  由于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薪酬能上不能下的问题。2004年以来累计已有190户央企的负责人因未完成考核目标而被降低了薪酬。
  在激励方式上,为使国企薪酬与市场竞争企业和国际接轨,国资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境内外企业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对境内外上市公司试行股权激励做出了明确规定,改变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激励机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长期激励的状况,为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奠定了政策基础。
  当时,已批准了5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同时出台了科研型企业股权激励的办法,正在有条件的5户企业中进行试点。可以说,在激励方式上已经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基本接轨。
  国资委内部也提出进一步改革难点:一个问题是由国资委直接决定国企负责人薪酬的做法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难以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高管的薪酬是由企业的董事会代表出资人确定的。国资委不可能按照每个企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精准考核并决定其薪酬,任何个性化的做法都必定会引起其他企业的攀比。由此导致激励不足与过度激励同时并存。
  另外,此前制度对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没有实行分类管理。因此对于完全竞争性的国有企业,这种激励方式和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对于具有一定垄断性质或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则可能存在激励过度的问题。
  熊志军还指出,市场化的薪酬本质上是出资人对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本质上虽然也是企业的经理人,但又很难说是完全职业化的。职业化的方式应该由董事会根据企业的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选聘,但目前国有企业负责人的选聘方式主要还是组织任命;另一方面国企负责人的职业与党政干部常常是交叉的,两类不同性质的职业通道遵循同一个选聘任命的规则,甚至由同一个部门行使职权。非职业化,也造成了长期激励机制的缺乏。
  正是上述多个原因,导致薪酬制度改革争议数年未能出台。王志刚认为,目前中央决心推进国企改革,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改革相比较之下牵动小众利益,最易推进,因此将其率先推出,方案顺利通过审议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建立现代企业董事会制度等国企后续改革不到位,或为过渡性改革方案。(2.1.世.纪.经.济.报.道.高.江.虹.赵.玉.洁.)
  


  新领导集体接过改革接力棒 多年硬骨头改革有突破
  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伟业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据新华社
  多年“硬骨头”改革有突破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习近平
  深圳莲花山,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起点。
  2012年12月7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离京考察,就来到这里,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
  此时,全世界听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郑重宣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今后,我们要坚持走这条正确道路,这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走下去,而且要有新举措、上新水平。”
  深圳市委老领导李灏曾在特区主政7年,至今忘不了20多年前陪同小平同志考察的日子:“年年请他他没来,到1992年他不请而来。实地一看,他对特区放心了。”
  老人还见证了一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特殊时刻。“总书记的讲话向全世界发出了强烈信号,中国要走邓小平开辟的道路,把改革开放深入下去。”他说。
  立足当下,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格局盘根错节,“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改革之敏感、复杂、艰巨程度前所未有。
  “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20多年前,邓小平作出这样的重要判断。
  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被更高地举起。
  “改革是一场革命。”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说,“改革开放初期是以破为主,现在的改革是又破又立,难度更大,这考验着新一届领导人的智慧和魄力。”
  从2012年年底广东考察宣示改革决心,到2013年年中在湖北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调研,再到去年底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梳理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历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从容展开。
  行政改革引领、财税改革问世、司法改革试水、户籍改革破冰、公车改革稳步推行……许多多年想改而难啃的“硬骨头”,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有了突破性进展。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十八大以来,40多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中国反腐行动力度空前。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改革的环境、任务、重点已大不相同,但那一股子气、那一种豁出去的劲头是必不可少的。”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管委会主任宣炳龙说。
  全面深化改革让制度更定型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
  小脚女人一样。——邓小平
  全党必须保持强烈的进取意识,打好全面深
  化改革这场攻坚战。——习近平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上海浦东,因邓小平的关注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声。
  “自贸区这张‘牌’一打,在全国就形成一种开放倒逼改革的氛围。”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说,“尽管现在和过去形势不同,但是小平同志的思想精髓是一脉相承的。今天,解决问题关键靠改革,重点仍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是实事求是派”——小平同志的话言犹在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直面问题。从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遍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
  武汉,中国重镇。1992年,小平同志考察南方时曾在武昌火车站站台停留,短短29分钟,一番叮嘱,几多期望,吹起了浩荡的改革春风……
  21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的5大关系、6大问题,从战略高度为改革“谋篇布局”。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6大方面、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3个多月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一幅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而以往改革大多侧重于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正因为这样,全面深化改革,就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特点。”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说。
  20年前,苏州金鸡湖畔是一片沼泽地和水稻田。在邓小平的直接推动下,中国和新加坡在这里合作创办的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示范区。
  “改革开放之初,可能需要的是一种敢闯敢试的勇气和精神,今天的改革不但需要勇气与担当,更要有一种制度。”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王翔说,“除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外,我们面临着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今天回想邓小平的论断,更觉意味深长。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更加清醒、自觉。
  十八届四中全会推依法治国
  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邓小平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人们更加深切怀念这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四川广安,邓家小院。络绎不绝的人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来自世界各地。人们手捧鲜花,在小平铜像前深深鞠躬。
  “很多上了年纪的游客,特别是经历过‘文革’、恢复高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人,拖家带口来这里,就是为了表达一份感恩之情。”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长钱奇说。
  对一代伟人最真诚的缅怀、最深情的告慰,就是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就是实现他未圆的梦想。
  湖北鄂州峒山新社区,是城乡一体化试点,近年来全村大部分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
  “我家的地都流转了,除了口粮、社保等,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收入,加上每年1000多块钱的退休补贴,日子过得挺好。”67岁的黄明山,忘不了去年7月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座谈,“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一个民族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个老百姓的梦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仍然需要努力。”
  小康,千百年来中国人朴素美好而又难以企及的深切愿望。
  小康梦,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绘就的美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展览
  时面对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放眼21世纪中叶——距小平同志提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时间,即“第二个100年”的时间,还有36年。
  历史是如此的巧合。2014年,改革开放已历36年。圆梦之旅,已至中途。一脉相承,接力奋进。
  回望过去,小平同志的叮嘱富有预见:“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
  展望未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使命在肩。
  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针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领域实现公平的需求,一项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着眼于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全体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圆梦之旅,更需实干、实干、再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重提20多年前邓小平在南方考察途中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金秋10月,中国即将迎来又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在北京举行,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依法治国,将使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开栏语
  8月22日,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今年,也恰逢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今起京华时报推出专题报道,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缅怀伟人功绩,向改革先行者致敬。(京.华.时.报.)
  


  安徽国资再重组:四家省属企业或两两合并
  记者独家获悉,近日在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安徽国资改革成为重要议题,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一份重要文件--《2014年深化全省国资国企改革的安排意见》(下称《意见》)。
  安徽省领导在会上宣读了上述《意见》,称当地在今年的国企改革中,除了进一步推进江淮汽车[0.29% 资金 研报]集团整体上市,还将对四家省属企业进行重组。
  记者进一步获悉,将进行两两合并的四家企业是:安徽省投资集团和深圳安徽实业总公司;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和安徽高速公路控股集团。
  “国资大省”安徽在新一轮国资改革中的动作备受关注,但皖版国资改革,迄今尚无明确方案对外公布。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省市出台了国资改革方案。此次安徽深改小组审议通过的上述意见,可以说是当地对于本年度国资改革任务的具体安排。
  安徽国资委网站官方资料显示,安徽省投资集团是1998年经安徽省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也是安徽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国有独资综合性投资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截至201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390亿元,净资产156亿元。
  安徽交投集团截至2013年底,集团公司总资产达630亿元,下辖24家子公司。安徽高速集团截至2013年底总资产1128亿元,拥有19个管理处(公司)和12个全资(控股)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安徽皖通高速是我国第一家H股上市公路企业。
  相比上述三家企业庞大的资产规模,深安公司则规模较小。它是安徽省政府于1993年在深圳设立的“窗口”公司,实际上就是改革开放后各省支持深圳所办的壳公司,现在主要在安徽省内做一些房地产业务来维持,截至2011年底拥有总资产10.98亿元。
  “深安太小,不并就关。高速和交投是两个胖子,合并后有利于做大做强,对报表影响较大。”安徽当地国资系统人士认为。
  实际上,在当地国资系统内部,这样的整合早就可以预见。但由于涉及较大变动,在合并未完成前,所涉各方均不愿对此表态。安徽高速集团董事长周仁强笑对记者的求证,称“暂时不要问这方面的问题,目前无可奉告”。
  根据安徽国资委此前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省属企业主业整合重组,促进主业规模化。在引导国有企业进一步突出主业的同时,对主业相同或相近似的国有企业实施合理重组,即“同业同级”间的合并。
  并且在未来3至5年内,安徽将把90%的国有资本集中到四大板块中,即能源、交通板块,原材料板块,先进制造业板块及现代服务业板块。此次合并的四家企业,其主要业务即在此四板块之中。
  记者梳理发现,安徽省国资委成立以来该省已先后完成13户国有企业重组工作,省属企业由43户调整为30户。较为成功的代表企业就有中煤三建与中煤特凿、安徽建工集团与安徽路桥公司、安徽省国贸集团与安徽省进出口股份公司等企业。
  但当地国资观察人士认为,相比此前对一些企业的合并重组,以及产生较大影响的“海螺模式”(当年海螺集团的改制),此轮国资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涉改企业动力不足,“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上述人士称。
  当地还提出,到“十二五”末,省属国资企业在壮大规模、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将减少到25户左右,省属企业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
  日前安徽召开的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10859.2亿元,30户省属企业中,有22户营业收入增长,24户实现盈利。
  若此次合并重组顺利完成,安徽省属企业有望从当前的30户减少到28户。(21.世.纪.经.济.报.道.何.苗.丁.辰. )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