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五大业务火力齐开不排斥“通道”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泰君安:五大业务火力齐开不排斥“通道”

加入日期:2014-8-18 3:45:39

  资管5000亿规模拆解

  伴随着期待和争议,券商资管规模“暗战”一直未曾放慢脚步。

  在去年末券商资产管理规模首次超越公募基金后,一家家“巨无霸”的券商资产管理公司也正在崛起。中信证券(行情,问诊)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在2013年底率先突破5000亿之后,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泰君安资管”)也于本月宣布,新近管理资产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

  但与业内不少券商资管“光扩规模不涨收入”的窘境相比,国泰君安资管的收入却连年稳居券业首位,去年获得的6亿收入更是超出第二名36%。作为“大而全”的券商资管代表,在国泰君安资管既要规模又有收入的背后,外界更感兴趣的是其千亿规模如何构成,全产品线如何战略布局在117只产品之中,通道业务几何,新近发力点又有哪些?8月16日,国泰君安资管新任总裁涂艳军首度向媒体细拆其5000亿规模的构成。

  固收、通道均破2000亿结构融资发力迅猛

  “根据资产管理产品的目标和投向,公司有五大军团在各显其能。”涂艳军介绍,国泰君安资管目前共有权益投研、固定收益、金融市场、结构融资和量化投资五大板块,其中以银证信通道业务为主的金融市场部和以资产证券化、非标融资业务为主的结构融资部为2013年新设部门。

  作为国泰君安资管的传统强项,固定收益业务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另一规模大头则是券商资管们普遍热衷,却对规模讳莫如深的银证通道业务。国泰君安资管则公开向媒体透露,该部分业务规模与固收业务并驾齐驱,也超过2000亿。

  “我个人理解通道业务的规模并不是所谓虚增的,这里面有资产管理业务运作思维和方式的改变。”涂艳军并不排斥在业内沦为“鸡肋”的通道业务,他坦言,因为银行有出表的需求,需要SPV,通过资管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反映了资产管理业务已经由传统的为客户通过投资获取收益,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国泰君安资管副总裁叶明则表示,目前整个证券资产管理行业从规模上看,主要以银证通道为主,平均而言,九成到九成五是通道业务,国泰君安资管的银证通道业务占整体业务比重较行业平均水平低很多,从收入上也可以看出,还是有大量的主动管理业务。

  “在原有客户的服务基础上,我们在尝试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说我原先的通道业务客户,现在是不是可以再做一些主动管理?原先我为你做主动管理,是不是你也可以放些通道在我这里?”叶明认为,虽然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证通道业务有抑制,但鼓励创新和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机会的环境没有变化,可以从多维度去寻找业务机会。

  “结构融资在资产管理业务中一直被掩盖住了。”根据涂艳军介绍,刚成立一年的结构融资部,今年来对国泰君安资管的收入贡献相当明显,规模也达到了30亿元,主要以通宝系列的非标融资产品最为典型,每次产品发行都遭遇“秒抢”,而这也是整个行业发力非标领域的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券商另类投资型集合理财的发行规模和占比呈明显上升的态势,成为各类型集合理财中发行量最大的一类。投资于各类非标资产,能为投资者提供相对较高且接近于固定收益产品的回报使其备受追捧,而大型券商资管公司因其风险控制能力较强也具有一定优势。日前监管层向券商下发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券商必须设立资管子公司才能发起专项资管计划投资非标资产。

  另据介绍,国泰君安资管的权益投资和量化投资管理规模分别约为70亿元和30亿元。

  权益投资“不如预期理想”迎接最好时机

  在外界看来,权益投资似乎并非国泰君安资管的强项,其并不突出的规模和不显山露水的业绩被淹没在浩瀚的5000亿中。而最近一段时间,国泰君安资管似乎有意发力于此。

  “目前是权益投资的最好时机。”国泰君安资管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张骏从制度、利率、企业盈利和资产配置不同角度分析认为,展望未来一年的资本市场,依然将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其中不乏风险,但更蕴含机遇。经济周期正处于衰退期向复苏期过渡,持续下降的估值已经基本反映了各类悲观预期,权益类资产开始布局正当其时。

  在大盘蓝筹股涨幅迅猛的7月,国泰君安资管因提早布局低估值高股息的蓝筹股领域而享受了这波行情,所有股票类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国泰君安君享弘利今年以来便斩获了20.3%的总回报,在同类26只普通股票型产品中跻身前三名,而6月底新成立的以蓝筹股为投资核心的分级产品——国泰君安君享蓝筹(杠杆率2.5),在短短一个月内,母基金收益率达到9.8%,次级份额收益率更是高达21%。

  但对于权益类产品的募集规模,国泰君安资管内部人士表示“不如预期理想”,权益类产品在庞杂的产品布局中很容易被淹没,目前投资者似乎更喜欢具有固定收益且回报较高的分级产品。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