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泰投资收益一年增15倍 大智慧澄清公告难释疑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民泰投资收益一年增15倍 大智慧澄清公告难释疑

加入日期:2014-6-13 9:25:35

3.42亿元。这是民泰(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民泰贵金属)2013年交出的投资收益成绩单。这一数字2.5倍于其去年1.33亿元的营业收入,16倍于其2012年度2118万元的投资收益。

而这份靓丽的利润表,让参与该公司交易并损失惨重的部分投资者怀疑其经营模式的正当性。有不愿具名的贵金属交易研究人士指出,不排除民泰贵金属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与投资者对赌的可能性,因此才有了这笔数额不菲的投资收益。

今日 (6月13日),大智慧(601519,收盘价6.38元)再发两份公告,强调了计划转让民泰贵金属为公司转型需要。按照大智慧此前公告,公司计划以3.9亿元转让这家去年净利润6700余万元公司70%的股权。而正是由于这棵“摇钱树”,为数不少的投资者近日聚集于大智慧总部,希望能索要此前白银交易导致的亏损。

民泰与散户对赌?

大智慧去年10月入股之前,民泰贵金属还只是一家业绩平平的公司。

截至2013年7月31日,民泰贵金属当年的营收及净利润为2612.83万元和1535.04万元。而到了年底,其营收达到13318.18万元,净利润也跃升至6746.27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翻阅民泰贵金属2013年年报时注意到,去年,公司投资收益达到惊人的3.42亿元,相比2012年2118万元的投资收益,增长超过了15倍,甚至高过1.33亿元的营收。

一位不愿具名的贵金属交易研究人士表示,3.42亿元的投资收益或许与民泰贵金属的做市商制度不无关系。一般而言,贵金属交易所并不直接招揽投资者,而是招募会员单位,由后者与散户对接,该模式被称为会员代理模式。2011年成立的民泰贵金属为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天贵所)批准的第166号会员单位。

一位民泰贵金属散户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在去年10月后,经其大智慧股票客户经理多次推荐,他才参与到此后致其巨亏的民泰白银现货交易中。

从时间点来看,这或许表明,在大智慧入股民泰贵金属后,双方共用了客户信息,并将原先大智慧的股票客户引入民泰参与贵金属交易。不过这一推断未得到大智慧方面的证实。客户数量的增长,在今日的公告中也有所体现,“在2013年第4季度,民泰的客户数量较以前月份(增)加了3倍。”客户数的激增自然带来收入的飙升。

上述研究人士称,如果民泰贵金属的财务报表真实可信,该公司参与自营交易的数额应该比较大,也不排除其与散户对赌的可能性

(编者注:对赌即公司坐庄,成为投资者的交易对手,投资者的亏损就为公司的盈利)。这被认为是贵金属经营公司最为简单的盈利模式,其直接结果是导致参与其中的散户投资者巨亏。而这也是近来投资者聚集于大智慧总部,索赔维权的原因。多位投资者称,他们在买卖交易时,基本是听从公司客户经理及分析师的指导进行下单。

昨日记者就3.42亿元的投资收益等事宜,采访大智慧及民泰贵金属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做市商模式属灰色地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民泰贵金属全国运营总部的官网上,明确写有天贵所的交易制度为做市商制度,并解释称,“其是不同于竞价交易方式的一种证券交易制度,一般为柜台交易市场所采用。做市商通过买卖报价的适当差额来补偿所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并实现一定的利润。”

而近些年,这一模式在贵金属交易领域颇为流行。前述研究人士表示,目前只能认为其打了政策的擦边球,属于灰色地带。虽然这些公司的交易行为符合期货交易的特征,但它们在登记时多以现货流通平台的名义(属于商业流通领域),因此不属于期货法规监管范围,从而规避了期货交易不得以做市商制度进行的管制。

对于该如何监管贵金属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黑箱”情形,该研究人士称,政府对交易所的整顿已经有好几次了,但仍然遭遇监管困境以及交易所背景复杂等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在监管机制上有所创新。

记者注意到,在今日大智慧公告中,公司强调,投资者参与天贵所交易均签署了客户协议书,其中包括了风险揭示书,所使用行情及交易系统也均由天贵所统一提供,资金均通过与天贵所有合作关系的银行进行资金存管。

公告中还首次提及了民泰贵金属今年一季度的业绩 (未经审计):总资产2.6亿余元,负债1.4亿元;营业收入3946万余元,净利润亏损51.74万元。不过,其具体亏损原因并未提及,只是在解释为何转让民泰贵金属时表示,“今年以来,贵金属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且竞争加剧,盈利能力的不确定因素较大。该业务与市场行情关联度过大,不利于公司财务的稳健管理。”同时,据大智慧估算,此次股权转让预计将增加利润总额约2.7亿元。

针对天贵所及其会员公司是否采取做市商制度参与交易,记者昨日再次向天贵所及天津金融办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编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