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几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无一例外,都是国务院颁发的。
第一份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8号,下称《通知》)。《通知》的出炉,第一次明确“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此之后,大家要考虑的问题不再是要不要发展资本市场,而是如何“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通知》之于中国资本市场,犹如三湾改编之于中国红军。既是奠基石,也是里程碑。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通知》都具有无可争辩的积极意义。而资本市场做出的反应是准确而且积极的,一个字:涨!12月17日文件出炉,18日开始至次年2月19日,短短两个月时间,上证指数从700点附近上涨至1558高位。
第二份是《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简称“老国九条”)。
老国九条内容繁多,涉及完善IPO核准制、鼓励合规资金入市、股权分置改革、丰富投资品种、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中介业务等等诸多方面。但是,最核心的东西,只有一个:股权分置改革。
中国股市除了融资,还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其他作用,比如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等。无论哪一种,在国有股不流通的背景下,都只是空话。这时候,股权分置改革的问题,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近一年时间酝酿,资本市场也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的疲弱,最终股权分置改革用大规模送股的方式,实现了各方利益的一致化。资本市场也在经济周期上行的推动下,出现一轮史无前例的大牛市。
第三份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7号,简称“新国九条”)
新国九条提出:“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最核心的内容,当属积极稳妥推动注册制改革。
按照证监会发言人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直接融资占比只有42.3%,远点低于美国的87.2%、日本的74.4%、德国的69.2%、印度的66.7%、印尼的66.3%。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结果是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最后演变成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要化解银行体系的信贷风险,同时又要解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资金的问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际上已是不二选择。同时,中国的债券信用利差近几年持续高企,我们认为,在这种背景下,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未来的直接融资发展可能需要侧重在股权融资,这也利于实体经济去杠杆。
以此为分水岭,中国资本市场将掀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