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债”违约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与债券同样履行“刚性兑付”的信托市场,信托产品未来是否也会打破刚性兑付?昨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中泰信托董事长吴庆斌。
证券时报记者:超日债事件会对债券市场和信托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吴庆斌:超日债违约在公募债券市场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未来,债券市场将容纳进这种新预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产品重新定价,以往不分评级高低、资质好坏的非理性债券投资行为将减少,投资者作出投资行为将更加审慎。
对信托市场而言,由于债券市场和信托市场的发行主体、融资方资质、产品设计等相似度并不高,二者违约成本存在显著差异,风险处置方式也有较大区别,因此债券市场的违约并不会过多牵连到信托市场。但是,这种违约事件的出现,会对信托市场起到一定警示作用,未来投资者与信托公司将会更加谨慎。
证券时报记者:债市的刚性兑付被打破,信托业是否能继续维持刚性兑付?未来信托产品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有多大?
吴庆斌:从长期来看,金融市场没有违约情况出现是不可能的,信托产品违约事件未来必然会出现。但是如果将目光放在短期或中期,则需要全面考虑对违约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不同于债券市场中的主要金融机构承担的责任,信托市场上信托公司对于发行的信托产品有明显的信用背书,这决定了信托产品的违约成本要远高于债券类产品。从违约成本角度考虑,信托市场的违约可能性要低于债券市场。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整个金融体系与社会投资者均还没有做好准备,打破刚性兑付势必要付出很大代价,市场也将受到较大冲击,而且这种冲击不只是局限于通常意义上的市场风险或资产管理风险,而是结构性问题爆发。
证券时报记者:刚性兑付被打破长远来看对信托行业是否具备积极意义?
吴庆斌:刚性兑付被打破对债券市场、信托市场甚至是资本市场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收益率曲线一直是扭曲状态,而信托市场的风险收益曲线甚至都不完整,同时,刚性兑付的存在推高了市场上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使得社会融资成本无形间上升。这种无违约事件的市场,让投资者无法真正区别出企业资质,即使是较优质的企业也往往面临着较高的融资成本,而资质已经较差的企业又往往不能被市场淘汰,因此对资金市场上释放的信号长期以来都是误导的,从而不能使资金得到正确的高效的配置。
尽管短期来看,刚性兑付被打破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消极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较大幅度波动,但对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未来,在刚性兑付被打破的情况下,信托行业可以破除束缚自身发展的枷锁,盈利模式由息差模式转为资产管理模式,有利于信托公司回归主动管理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