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开闸在即,各大券商摩拳擦掌,期待这一新举措带来新市场。
日前,中信证券(行情,问诊)总经理程博明在“全美华人金融协会”(TCFA)年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中信证券现在传统业务的比例在下降,其他业务比例在上升,这也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转型。‘沪港通’开通后,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对我们的业务转型有很大帮助。”
程博明表示,“沪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沪港通”放开后,A股和H股将产生互补效应,投资者可选择范围扩大,加之港股T+0交易机制,市场整体交易量会提升,并带动中国证券公司佣金收入的提升。此外,中国证券公司未来在融资融券、资产管理和自营投资等方面均有望受益。
11月17日,初期规模达到人民币5500亿元“沪港通”将正式启动,比原先机构券商预计的时间表晚了将近一个月。不过,由于“沪港通”将在很大程度上放开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A股的限制,因此大批境外资金仍然选择提前部署。
根据10月末跨境资金的监测数据,香港市场方面,10月29日当周约有1.14亿美元资金流入香港股票,四周流入均值约0.36亿美元。而香港股票ETF也再次从流出转为流入,当周净流入0.003亿美元。
市场普遍预计,如若“沪港通”初期实施顺利,未来提高额度和日均限额均不成问题,这意味着境外资金进入境内股市这一市场将有望越来越大,各类券商正努力争夺这块“蛋糕”。
位于纽约的一家券商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10月以来美国机构投资者前来询问“沪港通”的频率越来越高,他们已经组织了密集培训。
而香港本地的一些券商也对这块业务摩拳擦掌,试图通过地缘优势推出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资境内的“沪股通”,主要包括免收佣金以及提供即时报价等优惠服务。
中信证券CFO葛小波告诉21世经经济报道记者:“从技术准备角度来讲,基本上都已经就绪了,过去的一个多月以来,我们经历了各种测试,从境内到境外和从境外到境内的渠道,准备应该说是充分了。”
“沪港通”的总额度为人民币5500亿元,分为限额3000亿元的北向交易“沪股通”和限额2500亿元的南向交易“港股通”两部分。前者是指投资者通过香港经纪商经由港交所,买卖规定范围内的上交所上市股票;反之亦然。
这意味着此前无法得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同时也没有其他渠道投资中国境内市场的美国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的券商投资上海A股市场的500多只股票,占到沪市市值的90%以上。
对于在境外拥有成熟机构投资客户的中资券商来说,“沪港通”可以发挥其优势。
程博明表示,中信证券在研究方面的优势明显,覆盖了超过1000家国内上市公司,其市值总和占上市公司总市值95%以上,2013年完成全资收购的里昂证券也覆盖了大量境外企业。
葛小波表示,对于“沪港通”业务最关注的群体,从境外到境内这个通道来讲,主要是三大类群体:第一类是偏中小的机构投资者或者对冲基金,他们往往过去没有QFII渠道,沪港通的开通使得他们把这一往境内投资的渠道打开了;第二类是境外的高净值客户,过去他们也缺乏渠道进入中国境内;第三类是境外大型的主权基金,管理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资产。原来的QFII对于他们而言太小了,他们也会借助沪港通的渠道进来。
“从美国投资者这边来看,包括美国的一些长线和对冲基金,对于沪港通的兴趣比较大,由于沪港通的限制比QFII少,包括交易和税收方面等,可以成为他们投资的更加便利的进出管道。”中信证券国际美国执行总裁过大江表示。
而从中国境内到境外这个通道来讲,葛小波认为,境内的高净值客户将是最大的需求群体,同时中国的证券市场也会受益,中国A股在境外流通度将会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帮助A股公司进入全球的基准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