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不是股市利空的廉价借口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IPO重启不是股市利空的廉价借口

加入日期:2014-1-3 3:12:05

  日前证监会向多家企业发放了发行批文,暂停一年多的IPO重新开闸。回顾以往,A股历史上曾出现过8次IPO暂停,多为在市场低迷时传导呵护之意。本次暂停则主要是推进市场治理与发行制度改革。

  中国股市的问题与过度干预的政府及不成熟投资者有关。其实,政府设立股市之初就未厘清“市场”之内核,而更多作为国企融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及中介机构几乎不受制约,牵制了市场的完善,而投资者在这种“政策市”、“操控市”当中,学会并习惯了投机而非投资,一旦投机过程遭受政策影响或打击,必然抱怨政府并要求救市。因而,不守规则的双方变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而市场及普通投资者是最大受害者。

  控制IPO节奏长期成为监管部门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当市场低迷时暂停IPO减少股票供给,缓解股市融资压力。当市场存在泡沫时,则进行大规模IPO或巨额再融资,比如中石油等就是在这个阶段上市。但IPO的主要问题并非是这种人为控制的供给方式,而是这种方式制造了新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现象,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巨大利益损失。

  此次IPO重启是在监管机构以市场化、法制化为目标的一系列发行改革大背景下进行的。从2012年10月暂停IPO后,监管部门一方面加强稽查执法,肃清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推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制定新规则。这使得此次IPO暂停不再是为了“市场维稳”,而是要完善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这也表明此次重启不仅是市场恢复融资功能,还承担了改革的重任。尤其是最初上市的几家,与此前有什么具体差别及带来什么市场影响,决定改革效果,并产生趋势互动性调整。这将对市场产生长远影响。当然,IPO整顿只是第一步,市场需更大程度地推进市场化与法治化。

  在当前利率居高不下及钱荒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更难获得信贷资源,而努力推动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则是目前中国转型最重要任务之一,重启IPO有利于中小企业低成本融资,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但正因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去杠杆导致国内资金利率居高不下,所以,大量中小企业上市可能会冲击小盘股,在过去一年,这类股票出现了泡沫现象。

  目前市场普遍担忧,重启IPO会扭转结构性牛市格局,让一部分创业板股票打回原形。但对市场而言,这种波动是一种正常的价值回归,不应担忧股价受到影响就再次要求回到“应控制IPO节奏”的怪圈,每个投资者应为自己的投资负责,不能继续将责任推给政府或政策。目前股市不能正常反映上市公司价值,部分垃圾股仍受投资者追捧,此情此景下,不应质疑IPO导致市场失血,而应考虑为何那么多资金投入到那么多垃圾股上面。中国证券市场充斥着各种“投资术”,均是以投机操作为基础,他们凭空制造出“各种可能”来吸引投资者。

  事实上,IPO造成股市失血是一种主动要求政府干预的群体臆想症,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众多,包括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产业转型等,但控制IPO节奏是监管机构成本最低也是最容易的干预手段,一旦股市走势不好,投资者们就会集体抱怨应暂停IPO来制造一种利好。为了讨好投资者以便实现市场维稳,监管机构也乐于暂停。

  2013年尽管暂停了IPO,但是大规模再融资依然进行,且市场也出现了持续“钱荒”现象,资金大规模流入理财产品,但股市依然出现结构性牛市,创业板创出新高,即使主板及中小板也出现诸多股票翻倍行情。这反映市场高估了IPO带来的利空,他只是一个最廉价的借口。

  因此,与其担忧IPO重启会刺破结构性牛市,还不如反省结构性牛市是否合理,是不是泡沫。当然,市场追逐一些符合中国经济转型趋势的新兴产业,而他们恰又都是中小盘股,是有一定合理性。但这种预期还必须与公司价值结合起来,不是新兴行业的“母猪都能飞起来”,IPO重启可能让一部分“假猪”掉到地上。

  考虑到中国投资者喜欢从股价涨跌中赚取差价而不是股票分红,那么,无法操控的大盘蓝筹股无疑继续被冷落,而且这些企业也更可能因经济转型而出现亏损。因此说,中小盘股票依然是投资者炒作的重点,这一点不可能因为IPO重启而改变。只有中国证券市场转型到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种炒作文化才可能冲淡。(编辑 刘晓忠)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