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4年曙光来临前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梁伟
2013年12月31日15时,当交易软件上的沪指K线终于停止跳动时,投资者张先生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重重地靠在椅背上,仿佛刚结束了一场漫长而激烈的搏斗。
张先生知道,在10多个小时之后,2014年的曙光就将出现在地平线上。在短暂的一天休息之后,2014年的A股交易又将展开。但此时此刻,张先生选择放下每天收盘后必做的各种“功课”,让2013年A股市场上发生的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201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上涨0.88%,报收2115.98点。这一位置较201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下跌6.75% 。2013年也成为A股在过去5年中第三个下跌的年份。
然而,2013年A股的跌宕起伏完全不能用下跌6.75%这个简单的数字概括。这一年间,千千万万和张先生一样的股民享受过大盘衔枚疾进的欢畅、题材股热点纷呈的热闹,也经历了踩踏抛售的恐慌和指数异常波动的莫名。
主板:反弹与暴跌间的折返跑
2013年年初,A股正处于上一轮反弹的余韵中。在新城镇化概念大旗的引领下,以金融为首的大盘蓝筹股展开估值修复。上证指数在1月中上涨5.12%,申万银行业指数上涨15.24%。但与上年12月反弹初起时相比,大盘和龙头行业个股已经出现疲态。
在年初反弹行情渐行渐弱之余,随着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出炉,短期经济增速下台阶成为定局,蓝筹股主导的估值修复行情也随之终止。上证指数在2月触摸2444.80点全年高点,而后扭头下跌,连续走出3根月阴线,最低在5月2日行至2161.14点,跌破年初开盘位置。连续三个月的下跌给了原本期望能在2013迎来牛市的投资者当天一盆冷水。
此后,大盘在5月重拾估值修复逻辑,上证指数全月反弹5.63%,成为去年单月涨幅最大的月份。然而随着年中临近,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使得A股在6月遭遇了历年来罕见的惨痛一击。
6月伊始,一场被戏称为“钱荒”的银行系统流动性紧张开始发酵。银行间市场不时出现被迫延长交易时间以便银行拆借履约的现象。而对流动性高度敏感的股市也随之做出反应,沪市端午假期前后连续出现1%以上的单日跌幅。在6月20日,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最高成交利率达到匪夷所思的30%,市场传出某商业银行违约的传闻。沪市在之后数个交易内多次放量跳水。6月20日沪指下跌2.77%,6月24日下跌5.3%,6月25日沪指跌幅最大时达5.8%,探出全年低点1849.65点。整个6月沪指下跌13.97%,创2009年8月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
在下半年,主板市场基本上在更小区间中重演了上半年“反弹+暴跌”的戏码,沪指在7月至11月,历经5个月摸爬滚打,从1900点低位艰难回到2200点上方,收红年线在望,却在12月“钱荒”再现的恐慌中下挫4.71%,功亏一篑。
创业板:新经济(310358,基金吧)点燃史诗行情
主板市场在2013年走势反复,虽然最终跌幅有限,但若踏错节奏,则不免遭遇惨痛损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板却在去年走出史诗行情,全年上涨82.73%。
早在年初市场主力仍在为新城镇化蓝图激动不已时,借助大气治理、3D环保等热点题材,创业板已经展开了有声有色的行情。一月初,大范围雾霾天气笼罩东部地区,三维丝(300056,股吧)、先河科技等涉及大气治理和环境监测的创业板个股连续涨停。1月下旬,3D打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掀起市场对相关上市公司的热情炒作。
2月至4月间。主板市场持续低迷的,创业板悄然完成一轮壮丽行情的蓄势。创业板指在2月上涨10.97%,3月、4月虽以震荡为主,但均收出月阳线,与主板形成鲜明对比,聚拢了人气。此后,在手机游戏、可穿戴设备、影视传媒等新消费产业的带领下,创业板全面爆发。手机游戏龙头股中青宝(300052,股吧)连续6个月月线收红,股价从年初的5.59元最高攀至50.29元,最高涨幅逾9倍。影视传媒龙头股华谊兄弟(300027,股吧)9月单月涨幅达72.57%,全年上涨近3倍。此外乐视网(300104,股吧)、光线传媒(300251,股吧)等文娱产业相关创业板个股也在2013年有着惊人表现。
全年来看,创业板10个月上涨,2个月下跌,分别在6月和10月出现两次大级别回调,但都没有阻止其在之后继续强势。12月首周,创业板在IPO开闸预期的影响下一度下跌11.71%,但也马上重拾升势并于全月收红,表现仍明显强于备受新一轮流动性紧张困扰的大盘。
综观2013年A股全貌,可以说基本反映了“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逻辑。新一届政府反复强调容忍经济增速下台阶,在金融市场中也坚决挤压降杠杆挤泡沫。这些都令投资者痛切地抛弃了对政府出手以旧方式刺激经济复苏的幻想。处于转型期中的中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并不存在大牛市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正在走向深入。以贴近人民文化物质新需求为特征的新经济、新服务业正在迎来机遇期。具体领域的改革也不断为相关行业带来利好。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性企业、高成长公司在A股市场中涌现,不断为投资者提供超额收益的投资机会。
展望2014,投资者固然希望A股市场能够迎来久违的牛市,但更希望看到的,是资本市场监管到位,市场运行理性有序。只有这样,才能让诚实的投资者获得收益回报、让优质公司获得估值奖励,才能让A股市场更好地发挥投融资功能,为转型中的中国不断注入活力,助力正在进行中的新一轮改革,成就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站在2014年的曙光前,这是张先生所期盼的,也是所有A股投资者所期盼的。
期待新一轮改革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梁伟
展望2014年,尽管旧经济模式以及高利率带来的“阵痛”难免,但新一轮改革成为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希望所在。主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在改革主导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全年股指重心有望整体上移,且充满结构性机会。其中,与改革相关的主题最有可能成为贯穿全年的大题材。
经济“保七”应无悬念
2014年中国经济还能不能保持7%的增速?对此机构普遍表示乐观。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保持7%的经济增速是可能的,但同时债务也会上升,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阻力很大。
而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认为,改革将提升经济潜力,并将激活五大产业群。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环保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健康产业将得到振兴,文化产业将得以繁荣,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的供给效率将提升,市场化改革催生金融新业态。整体而言,中国经济仍处蓄势阶段,预计2014年GDP增长7.5%,与2013年基本持平。
申万研究则指出,国资改革、土改和自贸区将成为经济“新三驾马车”,经济在经历“苦寒”后正逐步进入平台整理期,2014年GDP增速大幅低于预期的概率在降低。申万给出的今年GDP预测值同样为7.5%。
大盘有望收获10%以上涨幅
经济增长大概率在弱势平台上整理,改革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在此假设下,主流机构均表示可谨慎乐观地看待明年的A股市场。包括申万、中金在内的多家券商预计,沪指年内有望冲上2500点,收获10%以上的涨幅。
申万研究指出,由于新一轮改革对于资本市场影响深远,因此可对2014年的行情趋于乐观,从流动性角度看,股市存量博弈困局有望逐步打破。预计上证指数2014年核心波动区间为2000点至2600点,预计创业板指数2014年核心波动区间为1000点至1500点。
中金公司综合对2014年企业盈利增长和估值的判断,沪深300随盈利增长和非常轻微的估值变动将有15%-20%的上升空间,这将是自2010年来以来A股指数首次在年度内取得两位数的正收益。
或先抑后扬 结构性机会主导
不过机构也大多认为,虽然改革将会提升经济短期和长期的预期,但是在中期可能会存在对于经济下行的担忧,市场关于经济受到冲击下行的担忧会比较严重。基于这样的判断,2014年需要以谨慎的态度积极地应对市场变化。
长江证券(000783,股吧)指出,市场风险偏好变弱,这可能会导致股市在面临一些外生冲击的时候出现大于实体经济的波动,明年股指下破新低和上立新高的概率都很大。
具体到大盘的运行节奏上,机构认为出现前低后高、先抑后扬的可能性较大。
“短期经济增速及企业盈利增速仍在下滑,改革的阵痛将可能出现,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压力仍然存在,流动性因素和无风险利率水平将成为制约估值的核心因素。”中信证券称,2014年先谨慎后乐观。
多数机构还认为,2014年仍将是结构性机会主导。招商证券(600999,股吧)指出,市场风格很难发生实质性改变,小盘股和成长股仍有相对收益的概率比较大。
改革主题可贯穿全年
2013年,改革引发的主题投资热潮意犹未尽,机构认为,这条主线仍将是2014年市场最重要的投资机会,建议积极布局国企改革、土地流转等改革题材。
长江证券认为,改革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市场焦点,目前来看,国企改革、土地流转都是一些重要的主题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期,A股主题机会将被持续激活。国企改革、对外开放和人口户籍政策调整相关的概念板块值得关注,资本市场制度重构下的新股投资机会也应深入挖掘。
而申万研究的改革策略主题,包括五大方向:1、安全建设:国防安全、信息安全、消费安全;2、破除垄断:重点在民营金融、油气、医院、传媒、环保等领域;3、国企改革:业绩和估值引来“戴维斯”双击;4、生态变革:环保产业链、中游或受益于过剩产能淘汰的结构性机会;5、网络创新:铁路、4G等有形网络建设以及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构。
创小板成大宗交易主力军
统计显示,2013年大宗交易累计发生近1万笔交易,合计243.2亿股、金额2591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61%、72.5%、200%,全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创业板、中小板共完成6583笔交易,合计108.5亿股,金额1434亿元,与2012年相比,无论是成交频率还是成交量、成交金额均呈大幅增长态势,并一举取代主板,成为大宗交易平台上的新生主力军。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2013年二级市场以震荡下跌收官,大宗交易却是一派欣欣向荣,全年成交总额同比翻倍。大小非减持依然是大宗交易通道中的主要力量,中小板、创业板股东减持尤甚,为实现避税跌停出让已成常态,全年交易总额史上首度超越主板。与此同时,众多基于大宗交易平台的模式如机构增持、股东卖出回购实现融资应运而生,未来随着盘后定价交易系统上线等创新交易模式或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大宗交易有望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场外交易的灵活性,成为并行于二级市场的又一大市场。
中小盘股领衔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大宗交易全年累计发生近1万笔交易,合计243.2亿股、金额2591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61%、72.5%、200%,全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近年来,大宗交易成交规模逐渐增长且增长势头强劲。2007年仅1.4亿股,2008年突破42亿股,此后三年大宗交易活跃度逐年提升,并于2011年首次突破百亿股大关。2013年,A股结构性牛市进一步推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欲望。月度数据亦可窥探一二。在度过财报密集披露窗口期后的5月,大宗交易出现井喷,月成交金额达到342亿元,掀起年内减持次高潮。临近岁末,市场资金面全线告急,企业融资成本飙升,资金极度饥渴刺激上市公司股东疯狂套现,12月大宗交易攀上500亿元的月度历史高峰。
创业板、中小板无疑是2013年大宗交易平台中最闪耀的亮点,减持力度最大、最频繁,也最具代表性。两大板块共完成6583笔交易,合计108.5亿股,金额1434亿元,与2012年相比,无论是成交频率还是成交量、成交金额均呈大幅增长态势,并一举取代主板,成为大宗交易平台上的新生主力军。整体加权折价率高达6.78%,接近三成的股票折价率超过10%。相比之下,沪深主板的成交价格较为平和,整体折价率不足3.5%。
6家公司交易总额超过25亿元。招商银行为当之无愧的年度“交易王”,全年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40亿元,居两市大宗交易排行榜首。此外,新华保险(601336,股吧)、海康威视(002415,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康得新(002450,股吧)、永辉超市(601933,股吧)则分别贡献了25亿到68亿不等的交易金额。
多种交易模式并存
作为买卖双方的联通“桥梁”,2013年的大宗交易平台除了在大小非减持方面流量猛增以外,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建仓、增持上市公司股权以及上市公司股东借道融资等创新交易模式也在这一年里蓬勃发展。
QFII、机构等在2013年里频频借道大宗交易市场抢筹。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海通证券国际部、中信证券总部等3家机构云集的席位以平价方式集中买入沪深300权重股,全年买入笔数合计309笔,涉及59家公司,所属板块以金融股为主,此外伊利股份(600887,股吧)、格力电器(000651,股吧)、华能国际(600011,股吧)等优质蓝筹股也在其吸筹范围之内。买入总规模合计4.25亿股,金额达42.6亿元。而安邦财险通过大宗交易集中增持招商银行136.78亿元的举措更是震惊市场。
随着机构投资者活跃度增加,监管层也在去年推出创新性的大宗交易制度,新增两种盘后定价方式。一是以证券当日收盘价为定价价格;另一种则是以证券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为定价价格。盘后定价交易将服务于机构投资者多样化交易策略以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需求。以12月19日数只权重股尾盘异动为例。据悉,QFII为调整成分股,要求代理券商执行价格尽量接近收盘价,但其集中操作引发股价异动。如果采用盘后定价交易模式则有望避免上述事件发生。盘后定价的大宗交易系统目前进展顺利,并将于1月4日展开全网测试。
上市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出让股权并择机回购以实现融资的行为也不胜枚举。今年以来,包括中润资源(000506,股吧)、独一味(002219,股吧)、莱茵置业(000558,股吧)、特尔佳(002213,股吧)等在内上市公司股东年里涉足这一新兴股权融资模式。平安信托、上海信托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针对大宗交易投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经营模式是信托资金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系统对流通股进行买断式回购交易,闲置资金则投资于货币型基金、银行存款及新股申购。
信用交易成熟之年
截至2013年12月30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已达3459亿元,是2013年年初规模的近4倍。信用账户开户数达到264万户,是2013年年初的2.6倍,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则达135万人。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梁伟
2013年对A股信用交易市场来说无疑是快速成长的一年。融资融券作为一种交易工具,在去年经历了两次标的扩容,两融余额连续突破了三个千亿级别的整数关,转融通功能也开始逐渐完善。与此同时,尽管出现昌九生化(600228,股吧)等风险事件,但总体来看,融资融券交易者正在风霜雪雨的历练中走向成熟,操作动向开始与市场主流趋向甚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013年初,A股融资融券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交易工具。沪深两市2013年1月4日两融余额为878.8亿元,甚至不如当日沪市一天的交易额。整个市场开设信用账户不足百万户,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仅50万人。当时没有人想到,在短短一年前,这一业务会实现成倍增长,在成为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掌上明珠”的同时,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成为投资者每日早盘必须关注的风向标。
截至2013年12月30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已达3459亿元,是年初规模的近4倍。信用账户开户数达到264万户,是年初的2.6倍,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则达135万人。不难发现,在过去一年中,两融市场规模的成倍增长,是在投资者群体的扩大,以及投资者人均信用账户头寸规模的提升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两融交易在去年从小范围试点到全面铺开,与政策的放开关系密切。去年一年间A股两融标的经过两次扩容,两市共有700只股票可供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标的股票流通市值占比达73%。同时,投资者开设信用账户的资产下限门槛取消,改由券商自行制定。多数券商选择为10万资产以上的客户提供信用交易服务。投资者潜在群体的扩大和交易标的的增加都使两融交易日趋活跃。
两融交易在参与面变广的同时也变得更加成熟理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两融工具作为主流投资的辅助手段,融资融券市场也逐渐淡化了多空短线对赌的色彩。
广汇能源(600256,股吧)和包钢稀土(600111,股吧)两只个股曾一度长期占据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的前列位置,并不时出现融资资金大额流进流出的现象。这两只个股一个从事天然气服务相关业务,一个从事稀土相关行业,在去年年初乃至全年都并非市场关注的焦点行业,但由于这两只股票股价与页岩气及稀土行业政策高度相关,股价弹性较大,因此在两融市场运行初期成为两融客集中厮杀的战场。
而从去年年初至今,广汇能源和包钢稀土已经淡出了融资融券余额榜前列。沪市两融余额榜前列常见银行、券商、指数ETF等大盘标的,而深市中华谊兄弟、苏宁云商(002024,股吧)等热点题材股。每日两融市场的动向开始能够贴切地反映出当前市场情绪和热点的变化,从而对普通投资者也开始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在融资融券市场也发生了昌九生化这样的风险事件。有投资者全仓并融资买入昌九生化,在随后的连续跌停中处置无门,融资头寸的亏损不仅危及本金,甚至面临兑付困难的窘境。可以预见,随着两融交易的普及,类似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未来还会增加。昌九生化事件也为成熟中两融市场敲响了风控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