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44亿收购恒信集团 海外并购步伐追赶中信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海通44亿收购恒信集团 海外并购步伐追赶中信

加入日期:2013-9-28 2:19:51

上半年净利润问鼎行业的海通证券,在海外并购和国际化方面正发力追赶中信证券

此次,海通证券斥资近44亿元人民币收购恒信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信集团”)。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其在国际化步伐一直慢于中信的情况下加码业务多元化及海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看来,海通和中信可谓齐头并进。”上海一资深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表示,尽管海外并购存在一定的整合难度,但长期来看协同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

溢价1倍收购恒信集团

25日晚间,海通证券公告称,将通过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通国际”)以7.15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恒信集团,后者系全球知名私募TPG(太古集团)子公司。

海通证券有500多亿净资产,本次收购以现金支付。海通网点众多,企业客户群体庞大,恒信和海通之间有很好的互补性,前景广阔。”恒信金融租赁CEO李思明在微博上难掩兴奋。

据悉,恒信集团前身为日新租赁(中国)有限公司,2008年,TPG通过股权转让方式以3.2亿美元的成本获得其全部股权并对其进行重组。

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恒信集团总资产113.48亿元,总负债90亿元,净资产达23.48亿元。而以公告发布日汇率计算,海通支付对价折合人民币近44亿美元,溢价近1倍。

据中国租赁联盟网站统计,截至2013年6月30日,恒信租赁在中国外资租赁企业中排名第七(按注册资金),在注册地为上海的外资租赁企业中仅次于远东租赁有限公司。

“评价一家租赁公司要看其内部资产质量和业务发展方向。”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主席杨海田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金融租赁发展空间广阔,作为国内知名外资租赁企业,海通通过此次收购介入租赁行业,将获取丰厚利润,而恒信租赁也将借助海通证券布局上海自贸区,大力发展国际融资租赁业务。

海外并购追赶中信

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以26.65亿的净利润超越中信证券居行业之首。但在海外并购方面,海通证券一直落后于中信证券

今年6月底,海通国际控股作为海通证券海外投资和控股的平台,资本规模达40亿港元,并发行了总额48.5亿港元的可转债。某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认为,此次收购乃是继收购大福证券后海通证券的又一重要扩张,也是其在海外影响力方面朝中信证券追赶的表现。他表示,“一直以来,海通的经营风格比较稳健,这次收购说明其资本运作效率较高”。

同时,作为以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中介业务为主的券商,海通也在寻找业务扩大多元化的途径。海通证券回应本报记者称,通过收购恒信集团,海通证券将进入极具潜力的融资租赁市场,快速拓展新业务空间;进一步促进业务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增强抵御证券行业和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

但海外并购的难题一直存在,前有联想收购IBM,后有中信证券收购里昂。“海外并购没有成熟的模式,跨文化整合产生的治理问题一直存在。”上述分析师表示,不过长期看来,恒信集团与海通证券可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后续协同效应比较明显。

券商首次介入租赁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海通控股收购恒信集团是国内券商收购融资租赁公司的第一单,也是中国金融机构收购外资控股融资租赁公司的最大交易。

“金融租赁业总资产达8400亿元,去年营业收入达到2300亿元,净利润超过100亿元,五年来平均每年增长100%以上。”在今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金融租赁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说。

据了解,租赁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三种渠道,第一是自有资本金及贷款;第二是上市和发债;第三是通过保理业务。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主席杨海田认为,虽然融资租赁业风险较小,比较容易得到银行授信,但银行系租赁公司优势显然更大。

对券商来说,其两融业务、股权质押业务等需要资金支持,融资租赁又耗资巨大,且资金使用及收回期限严重不匹配,故券商从事租赁业务优势并不明显。而国信证券研究员刘俊却表示,虽然券商在租赁业务中存在劣势,但完全可以整合其金融资源,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解决资金难题。海通证券也可依托上海自贸区,吸收海外资金,降低融资租赁资金成本。

“租赁公司融资渠道以银行保理为基础,资产证券化一直是租赁公司追求的目标。优质证券公司拥有良好的客户及金融资源优势,本次合并是强强结合。”一位宁波地区租赁行业人士如此评价海通本次收购。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