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笼罩着高薪金领光环的研究员,最近一年正经历着被降薪、身价大幅缩水的过程。
“以前宏观、策略以及重要行业的首席分析师,年薪300万元是行业平均水准,更有研究所开出500万高价挖角。如今,这个群体的薪酬已经降至100多万元。”华泰证券一位资深研究员介绍,新提拔的首席分析师,年薪也就30万-50万元。
研究员薪酬变化只是研究所生态的一个缩影。最近两年,曾经在券商内部代表赚钱部门的研究所,已经沦落为需要券商补贴来维持的边缘部门。
“金领”滑落
2008年7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李明(化名)进入深圳一家中型券商研究所时,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高帅富行业。
作为应届毕业生,李明一开始并没有独立负责某个行业,而是担任钢铁行业的助理分析师,拿着研究所最低的工资。“第一年收入也就20万,但很多同学去了制造业,他们的年薪只有10万。”跟同学一比,李明瞬时对研究员这份职业充满了优越感。
但自豪的心情只维持了一年半时间。2010年,市场热点转向了高铁、军工、新兴产业以及消费等经济结构转型的行业。以钢铁为代表的周期行业,一下子成为研究所的冷门。
“钢铁实在没什么可研究的,整个行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股价一直走下降通道。你没兴趣去实地调研钢铁企业的产能,去找机构路演,也没人搭理。”迫于钢铁行业的低迷,李明向所长申请将研究领域转到军工。
但李明没想到的是,军工在2010年上半年火了一把后,很快又回归了平静。2011年,市场调整了整整一年。2012年,热点转到回到白酒、纺织服装、零售等行业,李明再次将研究领域换成了零售。
五年时间,连续两次根据市场热点更换研究领域,但这些并没有为李明带来收入提升。
“一直没有在新财富排行中上榜,服务的基金分仓不多,工资涨不上去,跳也跳不出去。”李明闷闷不乐地说,他的年收入还是停留在20万左右,但那些去制造业的同学,已经由基层提拔为部门负责人,收入也由10万提升至三四十万。
更让他对职业感到失望的是,研究行业在券商内部的地位下降,研究所普遍都在降薪裁员。
“研究所在2012年组织了薪酬绩效改革,将以前发到手里的绩效砍掉了,这部分大概占薪酬的比例有30%。绩效砍掉后,公司会根据研究所的收入、研究员在团队的评级、排位来发奖金。”李明称,薪酬绩效改革后,他拿到的年终奖也就是少得可怜的过节费。
李明的经历,在券商研究行业颇有代表性。自2012年开始,研究所就进入了降薪通道。
“市场低迷,整个市场的交易量在下降,券商研究所整体获得的基金分仓收入萎缩得非常厉害,每一家研究所的收入都在下降。”申万研究所一位人士介绍,2012年研究员收入大幅下降,基本工资没动,但奖金降幅很大。
除了降薪,券商也开始控制调研、开会、路演等各种费用的开支。
“新财富拉票,两年前是拉票活动随便搞,随便一场活动就要10万元。2012年是变成每个部门、每个小组只给一点点经费,整个组联合起来搞一场活动。2013年是完全没有经费。”前述华泰证券一位研究员介绍。
而且到了2013年,研究所控制成本的行动更为夸张。例如,以前研究员出差可以住三星级酒店,但现在只能住城市客栈、7天连锁等低端的经济型酒店。
即便是曾经作为券商门面的策略会,也开始严格计算每一笔开支。
“以前开策略会,我们研究员可以请客户到外面吃,或者留在酒店吃一人300元左右的自助餐。但今年开策略会,参会的研究员统一吃酒店的员工餐,每个人只需要20元。”李明说,当基金经理等参会的机构在酒店优雅地品尝自助餐,而自己吃着20元一份的盒饭,内心感觉很悲凉。
研究所挤泡沫
李明对研究员这份职业的态度由自豪转向自嘲,背后折射的是这几年研究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其中,最直接的是分仓收入的下滑。
Wind数据显示,2010年,券商获得了64.67亿元的分仓收入。但2011年,这一数字下滑至48.87亿元,降幅达24%。2012年,104家券商的分仓收入下降至40.67亿元,缩水幅度亦有16.77%。
分仓收入持续下滑,很多研究所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不得不收缩过冬。
降薪是研究所收缩的第一环。2012年以来,有券商研究所已经进行了三次降薪,每次都是以20%的比例往下降。薪资调整后,过往能拿300万左右的首席分析师,年收入降至100多万。最近几年新财富上榜的首席,年收入也就30万-50万元。
降薪潮流之下,一些资历比较老的首席分析师开始流出研究行业。
“研究行业已经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不仅要调研、写报告,还要路演、服务客户。每天说话说得嗓子都哑掉了。”一位年薪300万元的首席分析师,2011年毅然转身去了一家基金公司担任研究总监。
在研究行业内,人才流失最为严重的当属华泰联合。“最近两年,只要是新财富排名比较靠前的大牌分析师都走了,只留下研究能力一般的新人。”华泰证券一位研究员称,过去一年,华泰证券研究所一直在去产能,研究员人数由200人下降至130人。
大牌离开,研究所不得不重新提拔新一批研究员担任首席分析师。但这批人员的资历、功底与上一批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
“现在提拔首席也是矮子里面拔高子,他们的能力还可以,但历练和沉淀都不够,欠缺火候。”某主流券商研究高层直言,券商研究去产能最痛苦的事情是一批大牌的首席分析师,离开了卖方行业,目前团队以年轻群体为主。
2012年以前,卖方研究员的出路大部分是到公募基金担任研究负责人或者是做基金经理。但今年出现的新趋势是大牌分析师不再流向公募基金,而是加盟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私募机构。
“公募机制中有太多制度的约束,无论是排名压力还是合规的管控,决定了这也不是一条好混的道路。现在很多在职的基金经理没有干劲,所以研究员也没兴趣过去。”前述券商研究高层介绍,奔向私募成为一种新潮流。
记者从圈内了解的一个跳槽案例是,一位大型券商研究员加盟深圳一家私募机构,分别推荐了一只科技股和医药股,今年涨幅均翻倍,仅年终奖金就有几十万元。
此外,一些能力一般的年轻研究员,普遍选择转岗至公司相对比较重视、景气度比较高的业务部门,例如资产管理部、融资融券部。
“资产管理部是公司重点发展的部门,2012年公司特别从奖金池中拨了一笔来扶持资产管理部。2012年资管部的人均年终奖达到30万元,而研究所人均才10万元。”某券商研究员感慨,2011年以前,资管是一个弱势的部门,而研究所在公司的地位比较高,但现在境况完全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