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研报和有偿研报盛行根据券商研报炒股不靠谱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人情研报和有偿研报盛行根据券商研报炒股不靠谱

加入日期:2013-8-9 10:50:33

  ●多位券商研究员向记者透露了行业乱象,称人情研报和有偿研报盛行。如在公司大小非解禁、定增、融资之时,有些研究员会配合出一些利好研报,以配合公司路演,刺激股价的提升。此外,有时买方机构买了股票,需要继续吸引其他买方机构抬轿,就会请一些研究员出研报来进行配合。有分析师靠这种研报获取不菲个人利益,他们类似以前的“股市黑嘴”。

  ●记者对7月某周的研报统计发现,券商共发布338篇研报,其中买入及增持报告300篇,没有卖出报告。业内人士称,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出卖出评级报告存在较大风险,说不定上市公司会反着干。因为大小非解禁、全流通后,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在产业资本手里,研究员也没必要和上市公司管理层过不去。因为一旦写了卖出报告,今后与上市公司沟通和调研会有难度。

  券商研报看走眼、预测不准成为市场诟病的对象。记者浏览大部分券商研报发现,在过去的7月,券商共有729位分析师出具1468份买入评级或强烈推荐的研究报告,其中涉及个股普遍表现平平。有买方分析师戏称,根据报告反向操作即可。根据券商研报推荐结果购买股票是否靠谱?为何卖方研报受到如此多的质疑和抨击?除了研究员的个人因素,行业内的潜规则也难辞其咎。多位券商研究员日前向记者透露了行业乱象,称人情研报和有偿研报盛行。

  券商研究能力再遭质疑

  据搜狐金罗盘每月发布的券商研究能力测评结果统计,在多空激烈争夺的7月,共有729位分析师的1468份评级为“买入”或“强烈推荐”的研究报告到期,记者据此粗略统计发现,受今年以来大盘表现弱势影响,这1468份评级为“买入”或“强烈推荐”的研究报告涉及的个股普遍表现平平,券商研究能力再度遭遇质疑和考验。

  搜狐金罗盘券商研究能力测评结果显示,中小券商境况更为困窘,民族证券、中航证券、中山证券、万联证券、渤海证券等多家中小券商都因荐股成功率较低入围金罗盘券商研究能力排后十名榜单。成绩垫底的则是国都证券,位居金罗盘券商研究能力排行榜最末,成功率仅为18%。就统计来看,国都证券7月份到期的11份研究报告中,经测算仅有两份满足金罗盘短线测评标准,即分析师推荐个股在20日内涨幅超10%。

  据研报炒股可靠吗?

  全国共有114家券商,其中大部分开展证券研究业务,海量的分析师研究报告究竟对投资者有何种借鉴意义?记者对7月某周的研报统计发现,券商共发布338篇研报,其中中性评级的有13篇,不评级研报25篇,买入及增持报告300篇。多家券商发布买入评级投资者就可以买入了吗?

  对此,深圳市某私募基金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券商研究报告的可借鉴意义在于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和分析逻辑,对于得出的结论则并不能直接拿来参考。

  而上海某券商研究员昨日告诉记者,当分析师不看好公司时,不出具报告便是,没必要写中性或卖出评级的报告,因为一旦写了卖出报告,今后与上市公司沟通和调研会有难度。如果公司本身有问题,会在风险提示上跟机构投资者沟通。

  他表示,事实上,国外成熟的市场中,当公司不在合理的投资价值区间的时候,研究员应出具卖出评级报告,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要做到这点太难了。出卖出评级报告存在较大风险,说不定上市公司会反着干,他举例说,曾经某分析师写了卖出公司股票的报告,结果第二天游资便将公司股票拉至涨停。他还说到,大小非解禁、全流通后,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在产业资本手里,研究员也没必要和上市公司管理层过不去。

  不过,如果一个公司的评级从买入、增持调降到中性评级的话,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卖出信号了,此时机构完全有理由卖出,这也是业内都懂的规则。买方研究员有自己的研究体系和判断标准,他们会比卖方更悲观更谨慎些,对一些信息在操作上会更敏感。此外,如果是对行业看空,就可以看空公司了,因为在行业报告中可以建议投资者回避。

  有偿研报难杜绝

  深圳某大型券商研究员昨日受访时表示,在公司大小非解禁、定增、融资之时,有些研究员会配合出一些利好研报,以配合公司路演,刺激股价的提升。近日,也有媒体质疑券商研报推高银邦股份行情问诊)股价,一年内共有32份研报表示看好公司。

  今年7月18日银邦股份上市满一周年,就在解禁前三个月,各券商频繁发研报称看好公司,从4月18日到7月18日三月间,公司股价上涨54.8%。而银邦股份第三大股东杨大可在股价达到高点后的4个交易日内减持1401万股,套现3.88亿元。他所持有的首发限售股在7月18日解禁,当日收盘29.8元,较初始投入资金暴涨了6倍多,增长近7.4亿元。

  上述受访研究员表示,若发现公司价格不合理,但因个人利益而发布买入评级报告,以掩护资金撤离,是个人职业操守问题。不过,这种业绩有夸大嫌疑的报告,一旦发出来就是证据了,若公司出现问题、股价异常波动造成投资者损失,证监会便会以此为证据进行追责。

  比如重庆啤酒行情问诊)事件中,猛推重啤的研究员的职业前景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没有遭到公开调查,但此后机构对他们推荐的股票也要斟酌再三,研究员自身在行业内也没有以前那么高调,而且没有机会进入买方了,可以说这件事严重影响了研究员的职业发展。

  此外,有时买方机构买了股票,需要继续吸引其他买方机构抬轿,就会请一些研究员出研报来进行配合。上述受访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卖方最终利益归结点在于买方,有偿研报在行业内难以避免,甚至很严重,有分析师靠这种研报获取不菲个人利益,他们类似以前的“股市黑嘴”。

  在此情况下,证券业协会于去年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和《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以规范研报的发布行为。按照规定,分析师不得用以往推荐具体证券的表现来佐证未来预测的准确性,不得对具体研究观点或结论进行保证或夸大;分析师的配偶、子女、父母担任其研究覆盖的上市公司的董监高人员的,分析师应按公司规定进行执业回避或者在研报中对上述事实进行披露等规定。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