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出台4个月以后,银监会开始对银行执行效果进行阶段性“验收”。
近日,银监会首次披露银行理财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以下简称“非标业务”)规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9.08万亿元,其中非标业务资产余额2.78万亿元,比8号文出台前下降7%。
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纷纷出台针对银行非标业务的处理办法,民生银行(行情,问诊)在6月25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要在8月底全部清理非标业务。在8号文出台后的4个月时间内,民生银行的非标业务从300亿元的规模降到了120亿元。
据8号文规定,银行表外资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等形式。在银监会发起这场非标业务清查风暴的同时,在融资需求刺激下,有部分银行用同业业务拆借等方式来应对清查,完美“出表”,以实现非标业务的“创新”,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创新实际为银行针对8号文的应对之举。
银监会摸底抽查
消息称,银监会对此次检查8号文执行情况,设定了9大检查重点,有6项重点指向“非标”。其中,银监会要求银行检查,是否比照自营贷款管理流程,对非标准化债权投资,进行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并要求对“非标”资产的信息披露、余额规模、担保/回购以及代销其他“非标”产品的情况做重点检查。
一位接到银监会检查通知的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对商业银行来说,理财账户资金使用情况一直都处于良好状态,但是从监管角度看,降低风险仍是主要关注内容。“可能也是一些银行为了业务规模扩张,把理财账户转到自营账户,通过互买、过桥等方式反映在同业资产、其他类投资等内容,银监会此次检查可能更多的内容是指向这部分。”
按照上述消息称,银监会此次下发的自查通知附有三份表格,大部分均是摸底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业务”的情况。如“××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情况表”,银行首先需要上报今年3~7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第二部分则是理财投资合作机构投资的余额,其中与合作机构非标资产的余额需要单独明确;第三部分则是,上报为“非标”资产或股权性资产融资提供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余额。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资金趋于短期化,而非标的投资则以中长期居多,期限错配是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风险点所在。
而在8号文监管之下,银行理财业务增速显著放缓。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9.08万亿元,环比增速从4月末的19.46%降至-7.38%,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2.78万亿元,比4月份(规范理财投资的8号文出台前)下降7%。
初步估算,2.78万亿元非标债权资产,约占理财产品余额的31%,占银行业总资产比例为2%,均低于8号文要求的35%和4%两条红线。
警惕同业业务投资非标
虽然对于未来的趋势,市场并没有表现很大的担忧,但是商业银行对8号文的应对却出现“招数”,新的规避模式再次出现。
一位资深银行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将银行非标资产转手给券商、基金、信托和保险等第三方机构,然后再运用自有资金或者同业拆借资金将这部分转售的非标资产接盘回来,这加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要求,“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风险管控。”这主要是对之前出台的8号文监管精神的重申,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行为和规模将受到严控。
诺亚财富研究总监李要深认为,《意见》中并未提及银行同业业务投资非标业务,原因可能是对银行业整体影响不大。“我们预计下半年此类业务受到进一步限制的可能性较大,对单一信托的规模增长会有不利影响。”
诺亚财富8月份月报指出,在24家主要的商业银行的2012年度报告,其中9家银行公布了同业资产和自有资产中涉及信托资产和信托受益权的规模。如果统计同业资产和自有资产,截至2012年年底,这9家银行持有的单一信托及受益权规模为1.1万亿元,占信托业全部单一信托资产规模(5.1万亿元)的21.6%;如果仅统计同业资产(即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那么占比为12%。
“如果下半年监管部门开始对同业资金投资非标资产作出类似8号文的限制,那么单一信托新增规模将受到影响,具体影响目前无法估计。但可以看出,虽然银信合作在受到限制后迅速减少,银行转而借道同业资金投资信托资产的规模却在增长。”李要深说。在他看来,一旦银行同业业务涉及非标,可能会产生系统风险。
民生银行副行长赵品璋也表示,目前正在研究下半年同业如何开展,因为市场发生变化,既有它的不利一面,同时也有很大的商机。“这块市场还是比较大的,对我们的业务、对我们的收益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我们一是加大研究,二是加大投入,要把这块市场进一步做活,提升在这个市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