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本报曝光华平股份(300074,)(300074.SZ)财报暗藏的坏账风险后,本已震荡调整的公司股价加速下跌。 靠着建立在巨额应收账款基础上的业绩高增长,以及卖方研究员的一系列吹捧报告,华平股份在短短三个多月内股价几近翻番。而在业绩和股价双双狂飙的背后,安防行业下行、盈利能力下滑、坏账风险剧增等诸多隐患被公司隐藏。华平股份的股价暴涨神话,离不开众多卖方研究员的推波助澜:近半年内,安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一众券商纷纷为华平股份“抬轿”。特别是安信证券最为卖力,自今年2月至7月的短短半年内,安信证券研究员胡又文、侯利先后发布6篇研报,鼓吹华平股份的“智慧城市”概念,并悉数给予“买入”评级。此外,华平股份还疑似在关键时点与安信证券“暗通款曲”。多名买方机构人士透露,今年5月底,华平股份被媒体质疑,股价大幅调整时,他们收到安信证券邮件,解释公司应收账款大增原因,安信证券还在沟通中透露华平股份二季度会有回款。公司卖方“暗通款曲”?自2013年4月公司公布2012年年报至7月底,公司股价在三个多月内从15元左右上涨至近30元,区间涨幅接近100%。相关卖方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对华平股份股价狂飙居功至伟。记者从慧博投研资讯网看到,自2013年2月至7月半年内,共有安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10家券商发布22份华平股份研报,这些研报几乎全部给予推荐、增持以上正面评级。鼓吹最卖力的是安信证券。安信证券研究员胡又文、侯利在半年内连发6份研报给予华平股份买入评级,并认为华平股份“成长性被显著低估”。尤为耐人寻味的是,安信证券还疑似成为华平股份“传声筒”。记者熟识的多名买方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在2013年5月底华平股份被相关媒体质疑应收账款过高时,他们“碰巧”收到安信证券研究员邮件,邮件对应收账款过高问题进行了解释澄清,并称部队客户资金实力很强,回款没有问题。“我打电话过去沟通,对方表示,华平股份在二季度会有客户回款,并称(股票)会到30元,可以继续拿着。”前述买方机构人士感觉,安信证券像是在代华平股份发声。巧合的是,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华平股份的应收账款为1.43亿元,较一季度末的1.49亿元有所下降,旁证二季度公司确有资金回款。更巧的是,公司股票在上涨至接近30元的高位时即掉头向下。“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一般只有董事长、总裁、财务总监等少数几个人知情,安信的人为何对华平股份回款进度等如此了解?况且其预测的股价又如此精准?双方是否暗通消息,私下有勾兑?”市场人士直言道。“安信给买方发邮件,可能是基于自己的专业判断,没有跟我们说过,他们私下里并没有知道我们很多东西。”8月12日下午,针对记者“华平是否与安信互通消息”的求证,华平股份董秘奚峰伟如是否认。高增长隐忧华平股份近两月股价的抢眼表现,源于公司涉及“智慧城市”概念下的业绩剧增。2012年、2013年1-6月,公司营收分别为1.99亿元、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78%、84.28%;净利润分别为8164万元、4157万元,同比分别大增61.31%、133.49%。不过,华平股份这一业绩是建立在大量应收账款之上的。财报显示,2012年、2013年上半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32亿元、1.43亿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6%、130%,分别相当于同期净利润的162%、344%。巨额应收账款之下,尽管华平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不断增长,但公司现金流捉襟见肘。截至2012年12月31日、2013年6月30日,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796.43万元、-2710.77万元。“表面上看,公司营收和利润都增长得很快,但公司产品赊销比例较大,现金迟迟收不回来,长此以往会拖垮公司的持续经营。”财务分析人士龙余良(化名)直指华平股份的高速增长是虚假繁荣。他分析,类似华平股份这样的所谓“智慧城市”概念公司,面对的客户大多都是军队、政府、国企等强势客户,往往在付款方式上受制于人,制约了公司快速回款和盈利能力提升。更大的隐忧是,华平股份及其卖方朋友所宣扬的“安防行业高增长时代”事实上已成“明日黄花”。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规划》,2015全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总量约为5000亿元,这意味着2014、2015年安防行业复合增速仅为13%,未来两年行业增速将显著放缓。“此外,中央力倡厉行节约,以及地方财政的日趋紧张,使得耗资巨大且非绝对必要投资的安防城市等项目,列入很多地方政府缩减开支的名单。这对华平股份可不妙。”中信建投湖南总部研究总监刘亚辉直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