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信贷资源配置上过度追求高回报,不惜以短贷长、期限错配、放大杠杆,甚至以钱炒钱,这无疑是造成制造业融资困难,运行偏冷,而楼市火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徐绍峰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当50.1%的官方6月份PMI,向人们呈现出一幅低迷的制造业图景时,6月全国百城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77%,为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3个月环比上涨的数据,则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另一面———楼市的一派红火。
强烈的反差、剧烈的分化,两幅冷热不均的图景背后,显示的正是信贷资源和社会融资的扭曲配置。
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以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2311亿元,而该月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仅增加1750亿元;5月份,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2292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额则萎缩至1455亿元。与此相伴随的是,今年前5个月,房地产销售面积较上年同期增长37.6%。不仅如此,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流向以房地产等行业为主的银行理财资金高达8.2万亿元。而今年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7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6%。这组数据,多少解释了目前何以银行体系“钱荒”蔓延,而一二线城市的“地王”却层出不穷的怪象。
虽然看起来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04.21亿元,1-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9.1万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合理。但具体到不同的实体经济部门,信贷资源和社会融资的配置并不均衡,在有些行业间的配置甚至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地步。
一些经济学家总是将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幅不及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幅,归结为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确实,外需不足,内需不振,新的经济刺激方案没有出台,这些都影响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但银行在信贷资源配置上过度追求高回报,以至为了高利润,不惜以短贷长、期限错配、放大杠杆,甚至以钱炒钱,这无疑是造成制造业融资困难,运行偏冷,而楼市火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总体不景气。由于企业经营艰难,信贷投放风险较大,因此,一些银行热衷于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将资金投向回报更高的房地产投资等项目;而房价的持续上涨,也刺激了个人住房信贷的需求,特别是,目前个人、开发商和地方官员都可以通过诸如假离婚、假结婚、伪造纳税证明甚至将写字楼当做住房来进行买卖等多种途径,规避楼市限购措施,井喷的投资需求,使得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发放明显放量。
在实体经济低迷、“三农”和小微企业嗷嗷待哺之际,房贷的放量、房价的持续上涨并非好事。它不仅加速吹大资产价格泡沫,增强了全社会的通胀预期,还大量吸引了实体经济资金的脱实向虚,使社会资金更多沉迷于以钱炒钱的游戏中,催生了社会的浮躁心理。而资金涌入楼市,在占用有限社会资源的同时,实际上也变相挤占了原本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恶化了薄弱环节的融资环境,影响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经济冷、楼市热的现实,再一次表明,经济增长并不能单纯依靠增加货币供应的方式来实现,如果一味增加货币供应,资产价格泡沫将会越吹越大。惠誉国际认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每一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产生的经济效益仅有危机前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近几年经济领域中的新增信贷多数未发挥显著作用。这些钱到哪儿去了呢?产能过剩产业、地方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投资,占用了不少资金,且退出不易。有鉴于此,李克强在5月13日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依靠市场机制,就必须通过市场之手,倒逼银行“盘活存量”。而6月的“钱荒”似乎正在发挥积极效应。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此次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进行调整,实际上,央行的意图也得到了金融机构的正面呼应。”如果银行能从此次“钱荒”吸取教训,一方面,加速去杠杆化的过程,逐步收缩投向房地产项目等领域的理财产品数量;另一方面,提高信贷周转率,将资金更多投向政策鼓励的“三农”、小微企业以及一批新兴产业,那么,信贷资源和社会融资扭曲配置的现象将会改观,楼市火热和制造业偏冷的冷热不均的经济现象,也会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