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地方财源不能以卖地为依托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稳定地方财源不能以卖地为依托

加入日期:2013-7-4 9:53:37

  与中国经济增速缓中趋稳这一现实截然不同,房地产市场是另一番购销两旺的景象,房地产价格也如近日的天气,总体呈现量增价升的升温态势。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月度百城房价数据显示,自2012年6月以来,中国100个重点监测城市(新建)住宅均价环比已经连续上涨

  13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也显示,世界十大最贵的房地产市场中有7个在中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五大城市在世界最昂贵的房地产市场中的排名甚至超过了东京、伦敦和纽约。

  与房产市场升温相呼应的是土地市场的火热。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全国306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已高达1130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0%。其中一线城市的数据最为抢眼,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显示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北京和上海上半年土地出让金同比分别增长390%和277%,杭州更是创下了同比增长504%的纪录。土地交易火热和房产市场升温互为因果,相互裹挟,共同推动,促成了的市场火热局面。而且,目前土地市场高出让率的势头并没有减弱迹象。

  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和高得离谱的房价,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基本矛盾的主要根源,成为危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一颗“毒瘤”,其挤压实业投资、掩盖产能过剩、贻误经济转型、抑制消费扩张、放大金融风险、扩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等多种负面作用,越来越充分地表现出来。基于此,2月下旬,备受关注的“国五条”出台,至今“国五条”发布已经4个月有余,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落实“国五条”的实施细则出台也将近3个月,但期盼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专家认为,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土地市场的回升态势还在延续,且范围有扩大之势,同时地价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并助长未来房价上涨预期。

  为什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仍然难以抑制房地产市场升温?一个共识是,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的依赖是楼市火热的重要推手。

  近两年,各地按照国务院部署和有关部门要求,积极处理存量债务,加强新增债务管理,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如此,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并无减轻。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在审计署抽样审计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有的地方债务率最高达189%;而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4个省和17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有55%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但这些地方2012年需还本付息额已达其可支配土地收入的1.25倍。

  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已日益依赖土地财政。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地方政府以低价征地,再高价向市场投放,土地成了地方财政的摇钱树。地方政府乐见土地价格上涨,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助推地价上涨,以维系日益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这也是为什么地价﹑房价在近些年屡受政策打压,却连攀高峰的最根本原因。

  今年以来,由于经济放缓,不少地区的财政收入目标未达到年度预期,甚至接近于零增长。从已经公布的地方财政收支来看,如果不算上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不少地方出现了较大的收不抵支的情况。

  财政收入目标未达到年度预期正在对部分地方政府形成巨大压力。但是拿土地收入做文章,借势助推地价上涨,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这种做法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专家认为,稳定地方财源正确的思路是适度下放财权给地方,建立完善的房产税、消费税体系,为地方政府培育财源。未来地方税体系的构建,一个重点是资源税,一个是房产税。资源税既可以与价格机制改革相配套,又有助于欠发达但资源富集地区构建稳定的支柱财源;而房产税本身就是柔性切入,具有打造地方税体系,并对收入分配中再分配环节进行税收调节的宏观意义。

  拿土地收入做文章,借势助推地价上涨,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这种做法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