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枕河
日本央行7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6月企业服务价格指数按年率增长0.4%,前值为增长0.3%。该数据主要反映日本企业购买服务所支付的价格走势,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重要先行指标之一。6月该数据增幅扩大意味着企业为购买服务支付了更高成本,通常这部分成本会传导至消费终端,从而抬高CPI。
受此影响,业内普遍预计,日本6月CPI以及核心CPI将双双转正,分别按年率增长0.1%和0.3%,特别是核心CPI增速将成为自2008年11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摆脱通缩言之过早
近期多项数据显示,日本通胀水平出现回升。日本5月CPI尽管仍按年率下降0.3%,但降幅与前一个月的下降0.7%相比已经明显收窄。5月核心CPI按年率持平,扭转了前一个月下降0.4%的颓势。此外,东京地区核心CPI5月增长0.1%,6月增长0.2%,市场预计7月增速可能升至0.3%,增幅逐步扩大。
分析人士强调,即使6月CPI“转正”,就凭此断定日本摆脱通缩困境仍言之过早,因为近期物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费增加及日元贬值造成原油进口成本提高等原因,而并非消费结构的根本改变。虽然日本消费者物价仍将逐步上升,但两年内达到日本央行2%通胀率目标难度非常大。
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经济分析师新家义贵指出,6月物价增长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因此目前就认为通缩已经结束还为时过早。但对于日本,成本推动型通胀不一定是负面消息。发生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在于经济好转的程度足以让居民承受更高的物价。
摩根大通驻日本高级证券分析师正道安达表示,目前日本的通缩正在逐步消退,近期的数据都是正面迹象。当前的情况也基本符合日本央行原本的预期,这些数据足以令其暂时放心。不过在未来几个月中,市场最终会对通胀率上升的迟滞步伐越来越失望。
瑞穗证券资深分析师宫川宪央认为,6月通胀水平可能上升主要是受能源价格影响。就业市场正在改善,但薪资还没有增长。就业市场的改善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带动物价上扬,而收入提高从而带动居民增加消费才是扭转通缩更为长效与根本的办法。
野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对日本央行来说将是个令人鼓舞的迹象,因这将显示有更多的企业对经济前景乐观,并由此相信可以调高商品售价或者至少不用降价求售。随着日本“扭曲国会”的结束,安倍经济学的推行将更为顺畅,日本央行已誓言在两年内达到2%的通胀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日本政府也会出台更多措施配合。
提高消费税面临压力
市场人士认为,由于目前国内的通缩困局还远未得到根本扭转,日本有可能陷入两难之中。如果想实现2%的通胀目标,必须通过财政和货币等多重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刺激消费,但原定的“提高消费税”方案很可能面临被搁置的压力。
根据财政重建方案,日本政府计划于明年4月和2015年10月将当前5%的消费税率分阶段提高到8%和10%,前提是实际经济增长率不低于2%。提高消费税旨在重振日本不堪重负的财政,属于财政政策之一,但被许多专家和媒体单独称为安倍经济学的“第四支箭”,足以见其重要性。
但目前来看,如果日本经济的首要任务是实现2%的通胀目标,则存在充足的理由暂缓上调消费税。否则,日本将面临在加速购买资产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的同时,采取以增税为代表的财政紧缩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严重“脱节”将给经济复苏前景带来不稳定性。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提高消费税肯定会抑制其购买行为。
安倍政府内部也有声音对提高消费税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导致消费急剧降温,不利于实现2%的通胀目标以及经济复苏。日本内阁特别经济顾问滨田宏一多次表示,日本应待经济增长实现连续两季增长4%后,再上调消费税,否则政府刺激政策效果可能会丧失。考虑到上调消费税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政府应慎做决定。更有经济学家批评1997年正是由于日本上调消费税才造成经济陷入衰退。
瑞穗综合研究所一份测算报告则显示,如期提高消费税率,将使2014至2016财年的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1.2%-1.6%,给经济复苏和实现通胀目标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走势 新华社图片 合成/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