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出炉的通胀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增幅意外反弹,PPI同比、环比均处负值区间。当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多家外资银行专家认为,CPI同比数据意外反弹主要是基数效应所致,总的来说中国通胀压力很小,全年CPI增幅将远低于政府3.5%的目标。不过,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和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注意到,经季调后的整体通胀率环比明显回升,这意味着同比CPI的反弹并不仅仅是因为基数效应所致。肉价上涨值得关注。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几位专家看法分歧,有的专家认为央行应根据经济和通胀表现降准或降息,但多数人预计总体政策不会大幅放松。
据悉,6月份CPI增幅反弹至略高于预期的2.7%。宋宇表示,虽然比较基数相对较低,但季调后的整体通胀率、食品通胀率及非食品通胀率环比均明显回升,这意味着同比CPI的反弹并不仅仅是因为基数效应所致。肉价,特别是鸡肉价格上涨对食品价格的反弹起到了推动作用。
张智威也持有类似看法。他说:“一个关键的变化是6月份猪肉价格的反弹。在今年3、4、5月份,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下降9.1%、6.1%和1.4%,但6月份则上涨4.6%,对CPI增幅贡献为0.13个百分点。”他预计未来几个月猪肉价格很可能继续上涨,理由是今年上半年大多数时间玉米、猪肉价格之比一直不到6。从历史角度看,猪肉价格呈现出长周期,上涨出现在玉米、猪肉价格之比降至6以下之前。
另外,6月份PPI继续负增长,与5月份相比降幅有所收窄,但未能扭转去年3月以来一直为负的局面。由于PPI向CPI存在明显的传导效应,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较弱的PPI数据表明,未来1至两个季度内,CPI难以出现明显上升。几位专家预计,今年全年CPI同比增幅较低,不会超过3%。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几位专家看法不一。刘利刚认为,温和通胀表现与近期央行收紧市场流动性的举动形成明显反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央行的举动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过快增长的行为。“但我们认为,央行应根据通胀、经济增长及就业表现来决定未来的政策基调。”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认为央行应该通过降准或降息来稳定经济表现并提振市场信心。
其他几位专家则不以为然。张智威预计,CPI同比增幅在三季度将保持在2.7%左右,四季度将攀升至高于3%,这将限制央行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能力。猪肉价格的上涨对CPI增幅构成进一步上行风险。他坚持认为,未来几个月信贷和货币增长将出现回落。下半年GDP增速将趋于下降至7.3%,在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降至7%以下的几率为30%。宋宇也表示,如果CPI的反弹势头继续,那么就算定于下周一发布的实体经济活动数据小幅弱于预期,决策层的政策应对空间也可能会因CPI的表现而受到压缩。“新领导层原本就持无意大幅放松整体政策立场,因此和过去几年发生这种情况相比,通胀高于预期的影响可能要小得多。”
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认为,通胀反弹强化了下半年收紧流动性的政策倾向。“我们长期持有的观点是,降准既不是央行希望的,也不符合经济环境的要求。”如果资本持续外流,系统流动性恶化,他认为央行可能运用逆回购这一工具。
记者注意到,在摩根大通的基准情景下,政策利率将在今年余下时间保持不变。2013年社会融资总额或将达到18万亿元。然而,朱海斌表示,从交易量角度看社会融资总额将增长18.5%,远高于摩根大通预测的名义GDP增速。因此,信用状况会从“非常宽松”转向“适度宽松/中性”,且不存在迫使信贷紧缩意图。不过,这样的政策转变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行为和金融市场,但不能排除意料之外的信贷紧缩风险。即便如此,他认为,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确保稳定的流动性状况。如果资本流入的步伐明显放缓或者甚至变成资本流出,央行可以降准。必要时还可以为了降低贷款利率而下调政策利率,与存款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