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无疑是近期热门的科技词汇,一场期待中的技术革命撩拨着资本的敏感神经。手枪、食物,这些应用3D打印技术创造的物质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随着应用的拓宽,PE纷纷觊觎即将到来的投资盛宴。不过,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国内PE出手的投资规模呈现小而散的特点,投资对象也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PE投资谨慎乐观
美国的3D Systems和Stratasys公司,是美国主要的3D打印概念上市公司,从2012年到今年初,股价已经上涨3倍以上。在国内二级市场,涉及3D打印概念的中航重机(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南风股份(行情,资金,股吧,问诊)、银邦股份(行情,资金,股吧,问诊)等股票也都一路飙涨。
二级市场的火爆带动了3D打印的创业热潮,目前仅研发3D打印机的代表性创业公司,就有成立于2002年的老品牌太尔时代,以及2012年在淘宝上取得桌面3D打印机最大销量的闪铸科技。另外还有上海智位机器人(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他们最近推出了国产3D打印机DreamMaker。
与此同时,3D打印吸引的风投资金越来越多。Shapeways是一家位于纽约曼哈顿中部的3D打印机服务提供商,通过社交网络使普通人参与制造业,顾客可以选择材料,然后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最后由Shapeways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成品寄给顾客。今年4月,Shapeways获得了3000万美元C轮融资。
CGTrader网站是一个3D设计模型的交易平台,4月获得了立陶宛风险投资机构Practica Capital的首轮风投资金18.5万欧元,用于扩大其3D模型库和3D设计社区的建设。
风险投资人袁飏表示,他负责投资了多家从事3D打印业务的创业企业,不过投资金额均在1000万元以下。“近期关于3D打印的新闻报道较多,对社会加深这项技术的了解以及应用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一直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会在某些细分市场增加投资。”
目前,国内PE对于3D打印创业企业的投资呈现出进退维谷的心态。一方面,3D打印技术在工业生产、生物制造等领域的突破,让技术革命有望演变成资本盛宴,PE自然对这项产业投资趋之若鹜;另一方面,3D打印产业面临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因此PE的投资规模普遍呈现小而散的特点。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认为:“目前3D打印行业可能适合小型PE基金投入,对于大基金来说,进入这一领域还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该行业不具备快速扩充的能力。”
商业应用抑制投资
根据美国消费者电子协会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这一数字比2011年增长4亿美元,涨幅为25.53%。随着汽车、航空航天、医疗保健等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3D打印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在2017年将超过50亿美元。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3D打印机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桌面级、工业级和生物医学级。桌面级3D打印机是3D打印技术中最简单、科技含量最低,而且是未来最有可能在大众中得到普及的3D打印机,主要是满足设计、创意类行业需求。
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级3D打印机的稳定性、精密度、材料等领域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差距。不过,我国在大型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方面具有优势,率先突破了在大型复杂金属结构件制造方面的障碍。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指出,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先导性非常强的新兴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工艺改造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和作用,被世界各国所公认,但是3D打印技术产业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风险投资人袁飏看来,全球20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规模显然太小了。“美国创业企业吸引投资相对容易一些,因为3D打印商业应用更成熟,拥有相对较大的产值规模。而在国内,虽然3D打印技术已经出现几十年,但是应用市场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导致PE不敢大规模投资。”
“3D打印产业一直没有达到投资的级别,即使从现在开始大力推动,也需要5至15年时间才会形成大规模应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首席执行官李耀认为,市场应用难以形成规模限制了投资的增加。
袁飏指出,“从目前情况看,3D打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不计成本型的领域。例如军工、医疗、汽车零部件研发等行业。这些行业定制的3D打印产品需求稳定,并且价格相对较高。”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周功耀表示,3D打印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将十分广泛,例如用于制造医疗模型、体外用医疗器械、个性化和永久植入的组织工程产品、生物高分子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