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财经撰稿人凯西(Michael Casey)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日本采取宽松政策,将自己的通货紧缩转移到国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连锁反应,而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欧元和欧元区。
以下即凯西的评论文章全文:
忘掉汽车,忘掉任天堂,忘掉动漫吧,日本最大宗的出口现在早已不是那些,而是通货紧缩。
尽管美元对日元汇率在向着100日元奔去的道路上可能暂时踩了脚刹车,但是日元过去六个月当中的汇率急剧下滑依然在持续震动着全球经济。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一股政策反作用力正在变得日益明显。
按照官方口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倡导的激进的货币刺激政策是一种国内策略,只是为了带来国家急需的通货膨胀。可是,如此规模地打压日元,必然会带来无法消除的副作用,更不必说,这会让困扰日本数十年的消费者价格下跌问题转移到贸易伙伴的经济当中。如果说这种转移能够帮助相关国家控制通货膨胀,那倒不失为一种让全球经济重获平衡的积极作用,但是情况远没有那么简单。
目前,外国市场上的投资者正在庆祝。美元走高,黄金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日本所释放出的通货紧缩压力正在给予其他国家央行追随美国的空间,比如欧洲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上周都进行了降息,就是最好的证明。相应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冲上了1万5000点,而曾经高导令人咋舌的欧元区外围国家债券收益率也降低到了前危机泡沫时代以来仅见的水平。
不过,这并不是说,一切就都是那么美好。加起来,美国联储和日本央行每个月就要多印出1550亿美元的钞票,也不知印到哪天才会收手。在发达国家,伴随收益率持续降低,洪水般的资金不可避免地会涌向任何还能够提供一点点利率差的货币。比如说,虽然澳大利亚的基准利率已经低到2.75%,但是比起美元或者日元的接近于零的回报,还是高出不少。本周,若干国家政府和央行都针对货币升值问题做出了反应。“货币战争”这样的说法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时尚了,但是那些两年前搅乱一池春水的因素,现在其实依然存在。
日本经济虽然处境不佳,但毕竟是排名全球前三,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占据着大约十分之一的份额。因此,当日本央行印出这么多的钞票,自然会引发一场全球范围的相对价格调整。比如说,这意味着韩国、台湾,乃至于中国的电子产品厂商面对着日本竞争对手时,自动处于劣势地位。这同样意味着日本消费者购买国外商品的能力缩水了。
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决策者们当然不可能随随便便认输。周三,新西兰央行抛弃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不干涉主义传统,宣布要采取措施压低新西兰元回来。与此同时,泰国内阁讨论了限制外国资本流入的措施,韩国政府官员表示了对外汇市场上导致韩元升值的“单边行动”的忧虑。在此之前,中国已经于周一采取措施,试图控制资本流入,压低人民币汇率。
甚至在这些回应措施之前,各新兴市场国家央行都广泛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许多都将利率压低到接近于零的水平,哪怕那些面临通货膨胀风险的国家也不例外。这也就意味着,和联储2010年至2011年进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时相比,货币投机者面前的选择要少得多。哪怕是他们所钟爱的乌拉圭——该国的利率一直稳步上扬,从2010年年初6%的周期性低点直至目前的9.25%——现在也感到了畏缩。高收益率的乌拉圭比索因为大规模资金流入而升值,央行行长贝尔格拉对《华尔街日报》表示,他并没有准备好牺牲经济增长来对抗8%以上的通胀率。
可是,外汇交易者总归要把自己的钱花在什么地方。这就使得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欧元区成为了货币高估风险最大的所在。和新兴市场央行不同,欧洲央行要采取宽松政策,就必然要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不得不采取更加倾向于紧缩,而不是宽松的立场。
欧洲央行上周四分之一个点的降息严格说来只是具有象征意义而已,连他们自己的官员都承认,这起不了多少让小企业获得更多信贷的作用。行长德拉吉说,他并不排斥让欧洲央行存款利率为负数的可能性,这或许会刺激银行更多放款,但是几乎没有人相信他真的会如此激进地面对信贷市场。与此同时,日本央行或者美国联储式的量化宽松又受到强有力的德国央行的坚决抵制,谈都不能谈。
结果只能是,美国和日本持续运转的印钞机将使得欧元持续处于比实际需要更强势的水平,进一步打压欧洲的生产商,而世界其他国家都将从欧洲央行的瘫痪当中渔翁得利。(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