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PX事件看企业责任:需注重沟通和承诺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中石油PX事件看企业责任:需注重沟通和承诺

加入日期:2013-5-23 23:27:18

  田运昌

  近日因为盛传昆明将兴建中石油安宁PX项目,不少昆明市民走上街头表示抗议,最终昆明市长与市民当面沟通表示听取民意,这一事件才算是平息下来。实际上,昆明PX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处理办法并不出人意料,之前大连和厦门PX事件结果亦是如此,应该说昆明PX事件只是一次历史的重演。

  然而,回顾昆明PX事件可以发现,事情发生过程中,中石油躲在了当地政府后面,当地政府成了其化工项目的决策人和代言人,却并未与昆明民众建立顺畅的对话通道。

  追溯近年来国内化工企业发生的群体诉求不难发现,化工企业生产投资等引发抗议时几乎均是地方政府出面解决,企业的身影反而很难看见。

  回归事件本身,国内各地建设PX项目处处碰壁,而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邻国日本,却是PX纯出口国、PX出口量为全球第一,有的PX工厂甚至距居民区不足5公里,为什么日本民众没有抗议和不满呢?

  笔者以为,唯一的解决之道是,企业应该主动与民众沟通,建立畅通的对话机制,并且做到信息透明承诺有效,而不是静待地方政府出面圆场。

  工业存在的目的是服务社会。近年来欧美国家,因为经济不振,民众期待建厂开矿,政府也积极招商引资,期待解决当地居民收入问题,美国当局甚至希望苹果把组装生产线从中国迁往本土,以解决失业率问题。

  然而现代工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却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洪水猛兽,仿佛现代工业制造带来的就是掠夺、疾病和贫困的源头,人们在工业崛起中充满了未知和恐慌。

  发展工业原本是为了解决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缓解贫富差距,为什么近年来部分民众的行为却与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意愿相左,甚至面对巨额投资也万分抵触呢?这往往要从土地和环境说起。

  2000年后,随着房地产市场需求增加,地方政府的卖地行为逐渐频繁,一部分农民因土地矛盾引发的群体抗议声此起彼伏,此外环境污染更是让人战战兢兢,政府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来的化工企业,尚未建厂就陷入万人抗议的局面。

  先不谈化工企业,就是前一阵子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和PM2.5,上至亿万富豪,下至布衣黎民均避之不及,甚至让在京工作的外国人也纷纷逃离回国,再联想不久前温州企业邀请局长游泳事件,已经成了压垮老百姓敏感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更遑论三聚氰胺奶、千头死猪水库漂和镉大米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中的人心道德和对环境保护逐渐失去了信心。

  我国的官员考核机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GDP的增量上,因此有些地方开出各种优惠价码,以高档宴席接待投资人,期盼一个大型企业在当地生根落地。而一旦工业投资敲定,地方各部门便会相互配合,一路开绿灯,却对建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置若罔闻。

  而那些污染的企业,有的明目张胆,有的摸黑行动,即便遭到行政处罚,也难以禁止,毕竟公司的违规成本远小于治污费用。更别说,一些地方倚重的大型化工矿业公司,作为地方重要的财政来源,排气排污更是理直气壮。于是,民众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无可奈何时,只得诉求于地方政府,因为政府拥有最高公信力。

  事实上,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邻国日本,却是PX纯出口国、PX出口量全球第一,有的PX工厂距居民区不足5公里,近年却鲜闻民众抗议事件,更没有抱团诉诸政府的情况。

  而日本PX之所以顺利开展,与其信息公开、重视环保和社区公益等是分不开的。实际之前的日本化工业与当下的中国工业困境有几分相似,但此后随着媒体介入,日本的化工企业开始做出改变,及时地通过网络、书面信函、电话等各种方式告知居民,并邀请居民参观工厂,让民众了解企业的安全措施,并让民众提出要求和建议。

  此外日本的化工企业还不惜余力加大环保投入,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组织社会公益、植树造林等方面,以确保最大可能地消除负面影响,让附近居民在内心予以接纳。

  反观当下我国在环境政策、项目立案方面仍极不透明,并不真正对公众开放。

  虽然国内化工项目有环境评审,行业主管部门在对项目环境评价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对项目内容、实施情况和建设进度的了解也非常详细和具体,但是实际工作中行业主管部门往往更关注于项目主体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转,对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则偏弱。

  招商引资中,地方政府往往是处于被动地位,而企业却是占主动地位,即便民众阻止谴责或抱团诉诸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会为项目保驾护航,不用企业自行出面。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升,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笔者认为,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从而改变政府单一拍板的制度,而是形成以企业与居民的对话制度为主,企业与当地居民通过听证会和新闻发布会沟通,做好行业知识普及和安抚工作,避免民众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过激行为;比如,伊利奶粉为了消除民众对之前三聚氰胺等恐慌,今年在各地邀请青少年家长参观伊利工厂车间,普及伊利生产制造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的措施;伊利这种做法,实际上很值得食品企业仿效,也值得化工类企业学习。

  其次,化工企业应加大环保投资,而环保投资的过程应该公开透明,治污机器、原料和人工等花费公示,并定期公开检测周围土壤、空气和水的各项指标,让民众了解到企业在环保上有实质性进展。

  最后,化工企业也要凸显公益性质,可以对当地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财力资助,改变企业形象,重塑企业的公信力。

  ( 田运昌)

编辑: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