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市场传出高盛将第六次抛售工商银行H股,与前五次减持不同的是,这一次高盛将清仓其所持有的全部工行股票,套现11亿美元。而在过去对工行长达7年的投资中,高盛总共获利65.1亿美元。
在看好中国宏观经济的同时减持银行股,高盛这一行动不禁引发市场对于银行业的担忧。从06年起,以大型跨国银行集团为主的外资战略投资者开始投资中资银行股,但自金融危机后,国际大行就不断地上演着减持中资银行股票的大戏:4月17日,美资大型基金The Capital Group减持1亿股农业银行H股,套现3.422亿港元;与此同时,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股票也遭到黑石、大摩、瑞银等国际投行的密集减持。截止目前,许多外资都几近清空了手中的中资银行股权。
突如其来的外资减持大潮给中国银行业蒙上一层阴影,虽然高盛称此番清仓行动仅是投资策略发生转变,并非不看好工商银行,但此举发生时点正值中国GDP增速下滑、中国经济放缓之际,十分耐人寻味。一时间,外界唱空中国银行业的悲观言论甚嚣尘上。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17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合计人民币10407亿元,同比增长17%,较前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319.79亿元,结束了上市银行连续多年不良双降的趋势。受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和不良率都成为隐忧。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也在日前指出,五大行明年或现405亿资本缺口。这些耸人听闻的数字都令外界开始怀疑银行的盈利能力。
而高盛此番为做空中资银行股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否会引发股市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投资者集中抛盘呢?
事实上,市场情绪大可不必如此悲观。中国银行业正值转型关键期,利润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从不良贷款来看,虽然余额相比前年有所提高,但是上市银行总体拨备覆盖率不断提升,已超出监管要求一倍,这说明银行在抵御不良风险中已具备了大量弹药。
另外,互联网金融时代带来了重大机遇,各银行都在强化自身的特色业务,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新产品和新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将逐年上升;而从银行股的估值来看,6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显著低于两市整体水平,这意味着银行股具有相当高的安全边际。投资者大可不必因为外资银行的轮番做空,而对中国银行业彻底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