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如期发布,作为反映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也为下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总体看来,一季度经济温和复苏、通胀形势依旧复杂、国际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持续,在国内外背景的双向影响下,下阶段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
“今年的数据支持对于经济弱复苏的判断,官方PMI指数过去6个月维持在50至51之间,显示出制造业活动扩张缓慢。温和的复苏有助于抑制商品价格,PPI的收缩进一步降低了通胀压力,产能过剩和国内疲弱的经济复苏,应有助于将二季度的CPI增长控制在3%之下,从而降低对于立即采取紧缩政策的预期。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或将逐渐回归中性。”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在近日公开表示。
从通胀形势来看,虽然3月份CPI涨幅温和,短期内通胀可控,但国内物价和房价上涨的压力仍将逐步显现,全年通胀压力不容忽视。同时,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比较敏感,加之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需求回升与外部输入等因素叠加造成的物价反弹仍值得警惕。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目前通胀温和,经济增长回升且不够稳固,尚未到加息的时机,预计央行将更为倚重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以增强灵活应变和相机抉择的能力,对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则较为谨慎。
从资金流动性来看,一季度金融数据及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3月份信贷投放及非信贷融资超预期增长,外汇占款也持续增加,均显示出当前流动性依旧宽松的迹象。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年内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小,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努力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为经济复苏创造较好的条件。
记者注意到,近期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在不断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全球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新兴经济体面临较大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和输入型通胀压力。
面对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中金公司二季度宏观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在全球弱复苏的格局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还将维持;中国货币政策会在扶持总需求与避免刺激房地产泡沫之间寻求平衡,全年货币总量调控将维持中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工具选择方面,随着今年年初外汇占款恢复增长,逆回购淡出公开市场,正回购自春节以来取而代之。近期正回购操作规模不断加码,连续几周实现资金净回笼。央行最新数据显示,继4月16日开展580亿元正回购操作后,央行4月18日开展28天期430亿元正回购,继续在公开市场上回收流动性。由于本周公开市场操作无逆回购及央票到期,只有870亿元正回购到期,央行实际净回笼资金140亿元。据统计,此前央行已经连续8周从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外汇占款增量回升降低了准备金率下调的必要性,二季度开始,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逐渐增多,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小。外汇占款持续恢复增加了流动性回收的压力,但在金融脱媒分流存款、部分银行存款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并不大,预计仍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正回购、甚至重启央票发行来回收过多的流动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
此外,鄂永健指出,在贷款市场利率可能继续缓慢下降、物价重新上行的复杂格局下,加之出于对中外利差过大加剧资本流入的担心,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