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证监会调查“12·20”股票市场异动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股指期货埋藏已久的争议。 史玉柱近日公开评论称,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国股市一直跌跌不休。机构打压权重股,靠做空期指获取暴利。期指每天交易额约7000亿,5倍于股票交易。 股指期货自上市以来,就被部分市场人士质疑成为利空现指走势的关键因素,而此前的光大证券“8·16”事件,直接显示了机构在股指期货市场做空的巨大影响。 史玉柱在微博中表示:有能力把大盘瞬间下砸100点的机构,中国不少于100家。因权重股交易T+1,有利操纵大盘;期指交易T+0,有利兑现操纵利润。中国股市若想告别熊市,需印发一张纸:权重股T+0,期指T+1。本报记者电话联系史玉柱,但未获回应。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英对记者表示:“虽然股指期货在技术上可以抑制股市,但是并不是主要原因。股市上有传言说有资金在操纵股指期货的交割来打压股市,但这种传言不可信。” 12月初,在回顾股指期货运行三年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发布报告认为,机构客户现货做多、期货做空,在股指期货市场以空头套保为主。中金所还解释认为,机构客户在现货市场始终是“多”大于“空”,期货市场多空平衡,机构倾向套保做空是当前市场条件下机构的自主选择。股指期货市场采取双向交易机制,期货合约都是多空双方成对“出现”的,有空必有多、多空必相等,没有独立存在的多头或空头。 中金所观点还指出,境外金融市场交易工具丰富,多空机制健全,机构客户可以使用金融期货为各种各样的资产组合进行套保,除了空头套保外还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多头套保头寸,套保持仓相对平衡。而境内市场交易工具较少,股市做空避险机制远不如做多机制发达,机构客户持有大量股票现货,因而更倾向于进行空头套保对冲其现货持仓风险。 此外,中金所董事长张慎峰此前撰文还指出,境外股指期货市场有大量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多头套保头寸,套保持仓相对平衡。而境内套保客户以证券公司自营为主,他们持有大量股票,主要就是做空期货对冲现货风险,导致空头套保持仓占比较高。 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上市。截至2013年11月15日的三年半时间内,累计成交3.70亿手,累计成交额达284.03万亿元,在全球股指期货中成交排名第五位,因此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而根据中金所数据,股指期货的“减震器”作用显现,股市长期波动率显著降低。以股指期货上市三年半往前反推同期间对比,2006年股市年化波动率为22.20%,2007~2009年股市暴涨暴跌,波动率大幅上升,分别达到36.66%、48.26%和32.53%,股指期货上市的2010年回落到25.04%,之后到2013年的三年间维持在20%~23%的水平,分别为20.58%、20.35%和23.45%。 但仍有市场人士认为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就不断被机构做空,从而导致今年沪深300指数出现下滑,而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涨幅居前。 然而,张慎峰指出,决定股市涨跌的关键因素是客观经济因素,例如科技进步、金融市场利率、产业政策等。造成近期沪深300指数总体表现不及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主要原因首先还在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主流行业发展放缓。相反,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中新兴行业较多,受益于经济转型的宏观大环境,而这些都与是否存在股指期货没有必然联系。 (责任编辑:DF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