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特殊机会集团”去留
在新的监管环境下,摩根大通的亚洲投资平台正在考虑做出进一步改变。
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集团整体的一个方向是逐渐减少涉及高风险业务,与此相应地,摩根大通正在对其在亚洲的投资平台——全球特殊机会集团(GSOG)进行策略性评估。
《金融时报》引述消息人士,称该业务的潜在买家包括黑石、KKR、凯雷等私募股权公司,估值在10亿美元左右。
今年9月,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在一封员工信中就曾表示,为应对新的监管环境,该行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精简业务,专注于优势业务。
“目前(GSOG)还处在早期评估阶段,”上述知情人表示,作为整个决定过程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确实已经与部分潜在买家有过接触,就该业务是否适合出售、估值等问题进行沟通,但最后结果是出售还是分拆还难以确定,不过,不排除有出售的可能性。
全球特殊机会集团是摩根大通旗下专门从事直接投资的业务部门,在亚太区内的北京、孟买和新加坡设有办公室,总部位于香港,投资于受压债券、坏账和私募股权等。
对于全球特殊机会集团考虑出售一事,摩根大通发言人表示不便评论。
非主流业务
全球特殊机会集团和私募股权部门One Equity Partners(OEP)是摩根大通在亚洲的两大投资平台,均隶属于投资银行业务下的全球新兴市场部门。今年6月,摩根大通已经将OEP分拆出去,改为从一个外部合伙人团体募集未来的基金。
“现在对全球特殊机会集团进行评估,和之前决定退出的一些业务的方向是一致的。”前述知情人士表示,摩根大通的重点正转向低风险业务以及客户业务,“这些已经不是主流业务”。
组建于2001年的OEP至分拆时已投资约90亿美元,在化工、科技、制造等行业收购了60多家公司,每笔交易的投资额在5000万美元到5亿美元之间。至分拆时,OEP为摩根大通管理着大约45亿美元的投资,但对摩根大通来说,OEP只是其业务的一小部分。
而与OEP相比,全球特殊机会集团的规模则要更小一些,约在20亿美元左右,摩根大通最新的财务资料中并未单列该业务的盈利情况。这个成立于2005年的部门至今拥有30多名雇员,业务范围逐步扩展到了拉美的其他新兴市场、欧洲和非洲地区。2007年,全球特殊机会集团在亚太建立一支专门的房地产投资队伍,2009年又重振减值债券投资,建立一支受压资产队伍,专门投资受压债券。
“全球特殊机会集团主要利用自有资金投资,PE投资的份额很少。这项业务目前还在正常运行中,你可能还会继续看到该部门的一些投资活动。”上述知情人士称,该部门将继续运作直至摩根大通做出最后的处置决定。
今年早些时候,摩根大通已经宣布,将退出学生贷款、现货大宗商品的销售及交易业务、身份识别防盗及信用保险服务,另一方面,在海外的代理银行服务也将暂停接收新客户。但这些决定退出的业务当时主要集中在美国方面。
缩减风险加权资产
“不良贷款这类投资风险比较高,尽管在亚洲很火,但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去投资的并不多见。”香港一位外资银行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尽管现在可能不是监管机构明确禁止的业务,但未来存在被禁止的可能。
全球特殊机会集团的投资集中于初级资本,包括结构型债券、私募股权、债券结构的股权等,一般投资规模在5000万至1亿美元,投资期限2至4年。尽管属于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但与金融危机后各大投行纷纷退出的自营交易业务有所不同。
上述分析师指出,金融危机后监管机构禁止的自营交易针对的风险更高、结构更加复杂的投资产品,而与之相比,全球特殊机会集团的投资对象则并没有那么复杂,风险也更低一些,杠杆也较低。而对于摩根大通来说,出售全球特殊机会集团则是“九牛一毛”,不会带来很明显的影响。
“现在,大银行面临的问题是资本金的要求更高、面对的诉讼不断,所以他们的应对措施一般都包括两个方面——出售高风险业务和让业务更加集中。”前述分析师解释。
对于摩根大通来说,情况亦是如此,尽管该行的资本充足情况仍然优于不少同业。今年年中,摩根大通就操纵电力市场的指控,与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达成和解,支付4.1亿美元罚款;今年9月,该行为伦敦鲸事件与监管机构支付了约8亿美元的罚款;今年10月,摩根大通又为了结房地产担保证券的调查而支付了130亿美元的天价罚金;近期,又有消息称摩根大通可能为麦道夫一案支付约20亿美元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