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
钻获高纯度新类型天然气水合物 记者从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2013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6月至9月,我国海洋地质科技人员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介绍,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四个主要特点。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水深600-1100米的海底以下220米以内的两个矿层中,上层厚度15米,下层厚度30米,自然产状呈层状、块状、结核状、脉状等多种类型,肉眼可辨。岩芯中天然气水合物含矿率平均为45%—55%;其中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含量最高达到99%。通过实施23口钻探井,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55平方公里,将天然气水合物折算成天然气,控制储量1000-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特大型常规天然气规模。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历程。截至目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珠江口盆地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40个航次,完成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测量45800公里、多波束测量36800公里、浅地层剖面测量7100公里、海底地质取样1480个站位、海底热流测量222个站位等调查工作。2007年,实施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首次成功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此次为分散不可视实物样品。证实了我国珠江口盆地海域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的战略突破。由此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也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一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实施三个航段的钻探,共计102天。第一航段,完成了10个站位10口先导孔的随钻测井,测井进尺2198米,获取了温度、电阻率等综合测井数据。其中4口测井存在明显的天然气水合物异常特征,为后续钻探取芯确定了目标站位与目的层位。第二航段,完成了4个站位8口井的取芯任务,获取了多种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可视实物样品,确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分布范围,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折算成天然气的控制储量。此次发现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矿区具有多种类型、多层位富集的天然气水合物,且矿层厚度大、含矿率高、甲烷纯度高,目前在国际上实属罕见。第三航段,完成了3个站位电缆测井、2个孔的全取芯工作,为深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研究和资源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立方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可生成约164-180立方米的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对于下一步工作开展,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说,国土资源部将按照国家规划部署要求,全面组织实施我国海域、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扎扎实实做好三项主要工作, 一是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评价和重点靶区钻探取芯工作;二是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等理论研究;三是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及环境评价等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力争早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为提高我国清洁能源保障程度而努力。(黄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