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温和可控自下而上布局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通胀温和可控自下而上布局

加入日期:2013-12-11 0:16:0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CPI数据虽低于市场预期,但依然达到了3%,这使得今年已经连续三个月CPI数据站在3%以上,从而引发了市场对新一轮通胀来袭的担忧。如何正确看待11月份公布的CPI数据,A股市场又将对此作何反应,市场期望度较高的“风格转换”会受到影响吗?本期中证面对面邀请到银河银泰的基金经理张扬和天治创新先锋的基金经理陈勇,来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通胀水平温和可控

  中国证券报:连续三个月CPI数据站在3%以上,引发了人们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担忧。你们认为,这是否意味着新通胀时代的来临?中国经济是否会受到影响?

  张扬: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主要由两个因素推动,一个是货币超发,另一个是成本上升。从目前央行的谨慎操作来看,会维持一个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超发的情况将会得到遏制;而从成本结构来看,在经济增速逐步下行的过程中,包括土地、物流等占比较重的成本未来会呈现一个下降趋势,这样会导致通胀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温和的水平,不会出现一个显著的、恶性的通货膨胀。具体到明年,由于CPI数据体现的是温和通胀,那么通胀并不会成为明年影响A股市场的关键因素。

  陈勇:实际上,11月份的CPI数据低于整个市场预期。预计明年全年CPI会维持在3%多一点,个别月份可能会超过3.5%,但是整体而言,通胀水平可以讲是温和、平稳、可控的,可能会在某个月高于预期并引发市场波动,但放在全年来看并不会引发大问题。

  宏观经济方面,从中央的表态来看,去杠杆、促转型的基调不会改变,这会让GDP减速的过程延续,但从维护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角度,GDP增速在明年还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比如7.5%左右。分时期看,明年上半年GDP数据会高一些,而下半年就会自然往下走,这其中政策将会进行明显的调节,保证GDP增速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通道区间内。所以,不用担心明年GDP数据出现大波动,也不用担心会对A股市场造成大的影响。

  创业板调整仍未到位

  中国证券报:IPO重启导致上周创业板集体重挫,这是否意味着创业板进入一个下降通道?

  张扬:创业板确实进入了中期调整阶段,这也是一个正常范畴内的调整。至于调整的时间,借鉴历史经验,我个人认为可能会持续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但如果明年市场并没有找到新的投资热点,那资金还是会继续回流至成长股投资方向上,只是明年会对成长股的盈利要求更加苛刻,再不会是简单地通过提升估值来实现收益,而是要依靠真正的成长来实现收益。

  陈勇:判断创业板指数的调整幅度是很难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创业板今年的大牛市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消化的。一方面,创业板估值的大幅提升需要随后两年的业绩验证,但如果无法获得业绩支撑,其回调幅度和时间可能会超乎人们的想象;另一方面,随着IPO重启以及注册制的推行,创业板原有的“稀缺资源”将不复存在,大量的供给不仅会分流资金,而且会显著降低创业板不合理的估值溢价。我个人觉得创业板的“泡沫”很大,60%-70%都是严重泡沫,有10%-20%将来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自下而上布局明年行情

  中国证券报:综合你们的观点,如何预期明年A股市场的走势?你们又将如何布局投资呢?

  张扬:在明年宏观经济波动不大、通胀温和且成长股估值较高的背景下,投资的难度会显著加大,这要求我们更多地自下而上挖掘个股。

  传统行业方面,在明年环保压力较大、产能收缩显著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部分行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比如说建材、化工、农药等,我们也针对此做了比较多的调研工作。此外,从整个经济体来看,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扩张,则可以关注产业整合的投资机会,一些偏消费类的行业中受益于产能整合的也值得关注。而新兴行业中,由于成长股确实涨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主要来自于市场对未来经济转型的预期以及对成长股明年、后年较好的业绩回报预期,如果明年这些成长股能够表现出符合预期的盈利能力,股价没有问题甚至会带来好的回报,但如果盈利能力低于预期,那么投资风险将会爆发。

  陈勇:A股指数很难预测,也很难通过指数投资来赚大钱,唯一的办法还是通过选股来抓住结构性行情的投资机会。

  从我个人的投资风格来讲,还是更注重成长股,但要规避已经形成“泡沫”的个股,而是选择一些业绩并未透支,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真成长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还是有一些子行业景气度仍然很高,比如移动互联网、消费电子、环保等,它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将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另外,受到国家扶持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也值得关注,其中有可能会出现超预期的表现。不过,这些领域中有些估值确实存在泡沫化,未来真的需要逐步消化估值压力。

  另外一点,我们要关注温和宏观环境下的一些积极变量,寻找其中的投资机会。比如改革预期中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可能会逐步地形成多次大的投资机会。如果国企改革推进中,市场确实看到了其给国企带来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可能会形成一个长期的、较大的投资热点。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