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24日在北京宣布,中国将于11月1日起启动一项区域通关业务改革。改革实施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适用范围将以成倍规模拓展,预计近32万家企业将从中获益。
据悉,在中国现行的区域通关制度下,企业在各省不同关区间运送进出口货物的物流时间成本较大。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介绍,为促进贸易便利化,海关总署于2005年起在广东试点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简化了企业通关效率,减低了物流成本。”
属地即企业所在地,通过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企业可以在当地直接完成货物申报,无须在海关口岸再次办理手续。
张广志表示,上述通关模式在此前试点中仅适用于海关认定的B类及以上等级出口型企业的出口通关,范围较窄。而从2014年3月1日起,这项待遇将覆盖所有一年内无走私违规记录、资信良好的B类企业的进出口通关,适用企业数量从15万余家扩大到近32万家。
海关总署此次亦推出了升级版的“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模式,信誉最高的2742家AA类企业将可在所在地海关一次性完成申报、缴税和放行等流程,物流企业凭有关单据即可直接从口岸提货,大大提高便捷程度。
海关总署还将推动公路转关无纸化改革,计划从2014年5月1日起将跨境快速通关改革范围扩大至广东省全境。
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苗跃学表示,海关方面统计显示,中国80%的货物进出口系由20%的企业所带来,“因此以企业为导向改革区域通关,将更好地促进外贸稳增长和经济调结构。”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