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比去年年初确定的工业增速预期目标低了一个百分点。不过,在外需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内需增长也受到多重因素制约的大环境下,没有水分、实实在在地实现工业平稳较快增长这一目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与此同时,201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目标为10%。
笔者认为,在看到2012年工业经济出现可喜变化的同时,2013年工业企业尤其需要警惕全球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输入型通胀。
去年,工业实现平稳增长实属不易,一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列入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2761户企业落后产能基本关停,汽车、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二是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高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等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百项技术创新工程确定的94项产业关键领域工薪技术研发进展顺利。四是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度降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继续提高。
在此前提之上,应该看到,2012年,在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英国和欧元区紧随其后,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在1月22日,日本决定实施“开放式”的货币宽松政策,以结束通货紧缩。日本央行接受2%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并与政府达成协议将共同努力恢复经济增长。
需要提醒的是,中国是资源品进口大国,也是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买家,对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农产品(000061)进口严重依赖,在全球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很有可能将大幅上涨,这无形中将使得中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
如此一来,输入型通胀将会增加我国的进口成本,并且输入性通胀压力将从企业盈利、政策导向和货币供给等方面对市场运行形成压制。如果今年第一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中国尤须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因为它可能加大经济调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