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深加工符合我国根本利益,新型煤化工产品市场空间广阔。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资源禀赋、资源价格以及能源安全问题使得煤炭深加工符合我国根本利益;另一方面,新型煤化工产品不但仍存在供需缺口,而且具备成本竞争力,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型煤化工在我国的发展势在必行。
基于此,我们认为,在政策的放宽预期下,新型煤化工或将在“十二五”期间引发超万亿的投资盛宴,而产业链中的先导行业将显著受益,其中的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燃料乙醇这五大领域最值得投资者关注。
2、煤制天然气:发展有望提速
2.1、我国天然气需求旺盛,供需缺口不断拉大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迅速。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7-2011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由669亿立方米上升到1307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18.2%。我国87%以上的天然气用于化工、城市燃气和发电等工业部门,其中化肥生产就占38.3%。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总量中所占11%.
我国天然气未来供需缺口将不断拉大,2020年可能达到50%。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对天然气的需求将持续攀升,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天然气对外依赖度不断攀升,2011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1307亿立方米,净进口量为282亿立方米,进口依赖度达21.6%,对比2010年增长10%。根据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预测,我国2015年和2020年对天然气的需求分别达到2300和4000亿立方米,相应地天然气缺口分别为900和2000亿立方米,进口依赖度将达39%和50%. 2.2、煤制天然气技术成熟,产品优质
煤制天然气气能转化率高,质量优质。在煤化工项目中,煤制天然气能效转化率最高可达50%以上,单位热值水耗却最低,其热值比国家天然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最低热值高17.8%-21%。二氧化碳、硫化氢、总硫等产品指标也高于国家标准,这也是煤制天然气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2.3、煤制天然气经济竞争力分析
煤制天然气的成本测算。目前国内煤制天然气主要采用碎煤固定床加压气化、水煤浆气化以及粉煤加压气化等三种技术。不同种煤气化技术生产天然气成本具有差异,一般项目投资相差不超过15%。本文以下将测算成本最低的碎煤固定床加压气化制天然气的成本,以分析煤制天然气的经济竞争力。
假设在新疆或内蒙古东部地区,以采用碎煤固定床加压气化和DAVY甲烷化技术的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原料煤、燃料煤均采用褐煤,产品除天然气外,还会产生焦油51万吨/年、石脑油10万吨/年、粗酚6万吨/年、硫磺11万吨/年和硫铵19万吨/年等副产品。
若原料煤按160元/吨、燃料煤按120元/吨、新鲜水按4元/吨、电按0.6元/千瓦时计,测算得到的天然气成本分别为1.501元/立方米(未扣除副产品收入)和0.999元/立方米(扣除副产品收入).
煤制天然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成本优势。根据成本测算,以及与现有的天然气价格相比,我们认为,1)煤制天然气与西气东输二线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2)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成本竞争力不明显;3)与主要地区的进口LNG相比具有一定竞争力。具体分析如下:
1、与西气东输一线国产天然气相比,煤制天然气与之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将西气东输的城市燃气(工业)出厂价定为1.19元/立方米。考虑到煤价等潜在因素的不确定性,煤制天然气与之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2、与西气东输二线进口天然气相比,煤制天然气与之相比具备较大竞争力:2011年我国管道进口气平均到岸价格基本保持在2.03元/立方米,完税价格达2.6元/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与之相比具备较大竞争力。
3、与主要地区的进口LNG相比,煤制天然气具有一定竞争力:根据百川资讯数据估算,2011年我国进口LNG平均到岸价格在2.84元/立方米,但各地进口价相差较大。煤制天然气与主要地区的LNG相比具有一定竞争力。
2.4、输气管道瓶颈有望突破,煤制天然气发展值得期待
输气管道——煤制天然气的主要瓶颈。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管网运输受制于中石油(除非自建管道),如何并网及确定入网价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可行性。
煤制天然气输气管道瓶颈有望突破,煤制天然气项目或将进入实质开发阶段。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中石化新粤浙管道拟投资1590亿元,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新鲁管道拟投资860亿元,年输气能力同样是300亿立方米。两条管道建成后,将把新疆煤炭资源转化成的天然气输往中东部各省,由此成为新疆各大能源企业煤制气项目的外输大动脉。新疆煤制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建设,标志着煤制天然气项目或将进入实质开发阶段。
3、煤制乙二醇: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3.1、乙二醇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材料
乙二醇是主要用于PET聚酯领域,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材料。乙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PET聚酯的主要原材料,全球及国内PET聚酯领域消耗乙二醇占比分别达83%和96%。除此以外,乙二醇还可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用途十分广泛。
3.2、乙二醇供给格局:未来全球产能扩张还看中国
从全球范围来看,乙二醇呈稳步发展态势。根据中石化统计,从2002-2011年,全球乙二醇产能由1425万吨上升到2478万吨,产量由1239万吨上升到221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3%和6.7%,行业稳步发展。
国内乙二醇产能不足,进口依赖度高。由于原材料资源短缺、生产成本不具优势以及煤制乙二醇技术尚未大规模产业化等原因,国内乙二醇产能扩张一直相对缓慢,供缺口需要通过大量进口来弥补。2011年国内乙二醇产能约为380万吨,产量为303万吨,但表观消费量1027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70%.
中国是近年来全球乙二醇产能扩张的主要区域。由于我国近年来聚酯工业的高速发展,国内乙二醇需求日益旺盛,拉动乙二醇产能迅速扩张。根据石油化纤产品市场研究机构PCIXylenes&Polyesters公司预测,2011-2017年中国乙二醇新增产能占全球新增产能60%以上。
3.3、乙二醇需求格局:受益于聚酯产业高速扩张
全球聚酯产业的高速发展将显著拉动乙二醇需求。聚酯(PET),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因具有优良的服用、高强度等性能,在服装、可乐瓶和薄膜等领域的应用广泛。乙二醇主要用于PET聚酯领域,其需求受聚酯产业的发展所拉动。据中石化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球聚酯产能约7000万吨,2012年-2014年全球每年新增聚酯产能在700万吨以上,三年合计新增产能达2000万吨以上。全球聚酯产业的高速发展将显著拉动乙二醇需求。
从全球新增的聚酯产能结构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进入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期。全球聚酯行业经过2007年-2010年的产能扩张低谷,从2011年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进入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期。据中石化数据显示,在2012年-2014年全球新增聚酯产能中,中国新增聚酯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预计国内聚酯产业在全球所占份额将稳步上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聚酯生产国,我国对乙二醇的旺盛需求为乙二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从市场存量来看,我国聚酯产能在全球占比40%以上,产能规模全球第一。21世纪以后,随着化纤技术、工程、设备国产化和全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聚酯行业进入一轮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2011年,全国聚酯产能由880万吨扩张到34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6%。目前我国聚酯产能在全球占比40%以上,产能规模全球第一。
其次,从市场增量来看,未来两年国内聚酯行业迎来新一轮扩张周期,乙二醇稳步增加。2011-2015年,我国聚酯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和建设高峰。据中石化统计,2012-2013年间聚酯新增产能达1070万吨,产能增速达30%。随着国内聚酯行业继续扩张,乙二醇下游未来需求向好。
预计2012年-2013年国内乙二醇需求复合增速达10%。我们的需求预测基于以下信息或假设:1、假设聚酯与乙二醇产量比为0.38。历史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聚酯产量与乙二醇产量比在0.37-0.41之间波动,在此我们取平均值0.38;2、预计2012-2013年国内聚酯产能分别为3900万吨、4250万吨。根据国内聚酯在建与拟建产能统计,考虑到产能投产的不确定性以及部分拟建产能存在放弃建设的可能,我们谨慎预计2012-2013年国内聚酯产能分别为3900万吨、4250万吨,每年分别增加450万吨和350万吨;3、预计2012-2013年国内聚酯行业开工率分别为73%和77%。在宏观经济以及纺织行业于2012年三季度开始触底回升的假设下,我们谨慎预测2012-2013年国内聚酯行业开工率分别为73%和77%.
3.4、乙二醇行业周期分析:静待需求恢复,未来景气可期
影响乙二醇行业景气度的关键变量在于下游纺织业的需求。通过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影响乙二醇行业景气度的关键变量在于下游纺织业的需求。随着未来下游纺织业需求回暖,乙二醇将成为产业链中强势环节,行业景气可期。我们的预测基于以下信息或假设:
1、未来两年全球乙二醇产能扩张增速低于需求增速。根据PCIXylenes&Polyesters公司预测2012-2013年全球乙二醇产能投建处于相对低谷,随着下游聚酯产能的进一步扩张拉动乙二醇需求上升,未来两年乙二醇产能扩张增速低于需求增速。在全球乙二醇装置产能利用率不能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未来乙二醇或将出现供需缺口。
2、全球乙二醇装置开工率已达到高位,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根据中石化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各地区乙二醇开工率都处于相对高位,尤其是最具成本优势的中东地区开工率已接近95%,现有装置继续提升空间有限。
3、国内新增乙二醇产能可以被下游聚酯产业所消化。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在“十二五”期间国内乙二醇计划投建装置产能约667万吨。如果所有装置如期投产,到2015年底国内乙二醇产能约为1000万吨。考虑到国内新增聚酯产能需求以及乙二醇装置的投放速度,我们认为国内新增乙二醇产能可以被下游聚酯产业所消化。
4、未来两年国内乙二醇将处于去库存阶段,2013年初或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中国石化数据显示,国内乙二醇安全库存约为60万吨,当库存低于安全库存,乙二醇市场将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PCIXylenes&Polyesters公司认为,未来我国乙二醇将处于去库存阶段,预计我国乙二醇库存将于2013年初低于60万吨的安全库存,行业未来景气可期。
3.5、煤制乙二醇具有成本优势,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除了中东地区的乙烷法制乙二醇外,煤制乙二醇相对于其他地区更具有成本优势。国内乙二醇长期供不应求,为煤制乙二醇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煤制乙二醇可缓解国内环氧乙烷紧缺问题,具有生产流程短、转化率高、反应连续、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我们的测算,除了中东地区的乙烷法制乙二醇外,草酸法的煤制乙二醇相对于其他地区均存在成本优势。我们的预测基于以下信息或假设:
1、石油路线成本测算:假设每吨乙二醇耗乙烯0.68吨,氧气三剂等辅料460元,水电汽等公用工程600元,制造费用(含折旧)850元。
其中,外购乙烯的生产成本方面,按照布伦特油价110美元/桶时对应的东北亚乙烯CFR价格1100美元/吨计算,不考虑关税、增值税,美元汇率按照6.35计算,乙二醇的生产成本6660元/吨。考虑中国的进口关税2%、增值税17%,则国内进口乙烯生产乙二醇的生产成本为7578元/吨(含税).
外购石油的生产成本方面,石脑油成本=原油(桶)×7.1+45美元;乙烯成本=石脑油成本×1.05+120美元。以上成本公式中考虑了副产品价值的冲抵折算,没有考虑中间加工环节的利润要求。按照布伦特原油110美元/桶计算,乙烯成本为977美元/吨(不含税),则乙二醇生产成本为6129元/吨。
而自产原油的生产成本方面,由于自产原油的内部结算价不同,对应不同的乙烯成本,乙二醇的生产成本也相应不同。当原油结算价为60美元/桶时,乙二醇的生产成本为4564元/吨。
2、天然气路线成本测算:中东地区从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中分离乙烷作为乙烯的生产原料,乙烷的平均价格在70美元/立方,乙烯成本250美元/吨,乙二醇生产成本下降为2990元/吨。中东地区乙烷的供给日益紧张,乙烷丙烷混合物和天然气凝析油制乙烯的比例逐渐上升,乙烯的成本将高于250美元/吨,因此中东乙二醇的生产成本将高于3000元/吨。
3、煤炭路线成本测算:假定原料煤采用褐煤,外购褐煤市场价格300元/吨,20万吨固定资产投资21亿,折旧15年,完全达产时乙二醇生产成本为4238元/吨(含税),不含税生产成本3731元/吨。煤炭自给时,煤炭价格下降一半,生产成本将会下降到3026元/吨(不含税).
4、全球乙二醇市场的平均生产成本测算:在目前的乙二醇市场供给结构下,油价决定乙二醇的平均成本。当布伦特油价110美元/桶,全球乙二醇的平均生产成本位4956元/吨。外购煤制乙二醇的生产成本比市场平均成本低1225元/吨,比外购原油的生产成本低2398元/吨;而自给煤的生产成本比市场平均成本低1930元/吨,比自给原油的生产成本低1538元/吨。
成本最低的中东地区近年来无新增乙二醇产能投产,国内煤制乙二醇进口替代空间广阔。虽然中东地区天然气法制乙二醇在全球范围内成本最低,但根据中石化市场资料显示,中东地区在2012-2014年间并无新增乙二醇产能投产。随着国内技术逐步突破,国内煤制乙二醇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显露,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12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