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10年由盛而衰 定增14亿压赌莫斯利安(图)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光明乳业:10年由盛而衰 定增14亿压赌莫斯利安(图)

加入日期:2012-9-24 10:35:32

<a光明乳业:10年由盛而衰 定增14亿压赌莫斯利安>

  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实现收入64.6亿元,是伊利股份的29%,蒙牛乳业的35%

  在大家谈论食品安全危机的时候,鲜有人注意这10年间乳制品业在资本市场悄然发生的变化。

  2002年,光明乳业(600597.SH)上市,这是继伊利 股份1996年上市之后,国内乳制品业的又一个巨头登陆资本市场。两年后,后起的蒙牛乳业也踏入资本圈,并选择在香港上市,由此,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这场三巨头的较量起初不分伯仲。到2004年,伊利、蒙牛、光明的市值分别为23.8亿、82.1亿、75亿。

  然而,8年过去,三巨头的局面如今已变成双雄之争。伊利和蒙牛市值分别达322亿、416亿,而光明仅88.6亿元。

  就在不久前,光明刚完成定增,这家与我国乳业黄金期失之交臂的公司,为何在10年间没落,它再次向资本市场伸手,与其崛起的战略有何关联?

  10年由盛而衰

  “光明的成败皆在前董事长王佳芬手上,她苦心经营光明10多年,把企业做上市,但之后公司的产品结构滞后市场,当伊利和蒙牛都在常温奶上发力时,光明还依靠低温奶,被对手轻易地赶超乃至落后挨打就不足为奇了”。一位接近光明乳业的人士告诉记者。

  分水岭在2003年,在此之前,乳制品市场最主流的产品还是低温奶。

  一名深圳的食品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低温奶的营养很好,价格比较高,保存条件也比较严格,自然更适合大中型城市的居民消费”。

  光从这点看,光明占尽优势。由于华东的大中型城市集中度较高,因此地处上海的光明自然有着地理优势,而且王佳芬自1992年进入光明以来,一直在深耕完善华东地区的冷链系统和奶源建设,于是,华东区的肥水流入光明这块自家田也就水到渠成。

  就在光明上市的2002年,光明站在了国内乳制品业的最高峰。企业的收入连续4年超过伊利,而当时的蒙牛,还在为上市未雨绸缪。

  然而,一年之后,形势急转直下。

  伊利率先推广常温奶,蒙牛紧随其后。这种产品携带方便、保存条件较低,价格更低廉,广袤的农村市场也因此一下子向伊利和蒙牛敞开大门。也就从那时起,伊利通过批量生产常温奶,年收入首次超过光明,此后一骑绝尘 (来源:理财周报)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