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佳佳(整理)
这个话题也是一种常见的误解: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人攒起来的钱只占收入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美国个人储蓄比普遍认为的要多很多。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美国人几乎不存钱;他们需要大幅增加储蓄以推行经济的平衡健康。”诸如此类的见解似乎影响了人们对消费的看法,并导致大家对经济政策产生严重的误解。本章将解释为什么这类夸张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或者至少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而且与影响美国的主要经济问题关系不大。
通过审视2007年(即在最近一轮经济衰退之前)到2009年(经济衰退正式结束时)的美国经济数据,我们可以解决两个相关的问题。其一,如果我们把常被引用的美国个人储蓄百分比率调整到更符合日常所说的“储蓄”的意义,这个数据是否会改观。其二,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经济衰退、GDP和就业率下降时,个人储蓄反而上升了。这一系列的探讨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在经济衰退时,税收降低和政府支出增加如何促进个人收入的增长并防止经济衰退的进一步恶化。
深入了解“个人储蓄”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2007至2009年经济衰退时期,美国的个人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有所增长:从2007年的2.4%增长至2009年的5.1%。之前的几年该比率一直保持在3%的水平;在2010年该比率基本稳定,维持在5.3%的水平。
在美国大部分关于储蓄、投资和GDP数据的基本来源是由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所发布的《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NIPA)。NIPA报告内容专业精密、非常有用而且颇受关注。但该报告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阐述经济议题。该报告关注的是经济附加值,这与大多数人日常理解的月收入或储蓄差别很大。经济分析局的解释性文件提到:“虽然NIPA报告很有用,但它衡量个人收入的方式也许不适用于分析家庭和公司机构。比如,如果要考究家庭是否为将来退休攒够储蓄,我们应关注家庭净财富的储备,这或许会更合适……”
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在NIPA报告中,资本收益并不包括在“收入”之内。不论收益是否得以“实现”(即是否被卖出而转为现金),资本收益都会被忽略。而且民众从他们的资本收益中获得的储蓄也并未被包括在个人储蓄之内。例如,假设你某一年出售部分股票赚取了10万美元,你打算把9万美元放入银行的储蓄账户,把剩余的1万美元用于全家度假。这10万美元是不被算入个人收入中的,而且根据NIPA报告的储蓄比率,这9万美元也不被包含在储蓄之内。但是,花掉的1万美元实际上是算作消费,因此在NIPA报告中储蓄额为负。所以,尽管大多数人预期这些活动会导致储蓄比率的提高,事实上所发布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储蓄比率反而会下降。如果这1万美元是在美国度假时消费的,那么总的收入是应该上升的,而且这还为其他美国人带来了收入。但是总的个人储蓄不会因此而增加。
此外,由于NIPA计算表格的经济考量,尽管资本收益本身并没有被包括在收入中,计算应缴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税收是包括资本收益税的。事实上,经济分析局发表过一些调整后的个人储蓄率以期反映出包括资本收益税在内的相关调整,但这些数据并没有受到关注。
资本收益能发挥重要的作用。2007年的资本收益超过9000亿美元。单凭这一因素就可以使储蓄率增加7个百分点:但NIPA当年的报告中储蓄率仅略高于2%,足见不同数据之间千差万别。
NIPA 2007年的数据显示个人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为2.4%,2009年为5.1%。在对资本收益和估算租金做出调整之后,2007年的数据应该是13%,而2009年的数据应为15.5%。在调整后的年份里,民众收入和储蓄显示个人储蓄比通常报道的数据要高出10%。这些结果明显有天壤之别,也说明凭借简单的衡量指标不足以反映问题的复杂性。公布的数据并没有错,只是使用数据的目的与日常生活中的不一样。只是简单地引用NIPA的数据会忽视许多隐含的内容,而且这样做是颇具误导性的。通过用不同的方式看待数据的隐含意义,我们得出这一结论:美国的个人储蓄比通常所认为的要多很多。
储蓄及老龄化
储蓄的变化也应考虑到人口方面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工薪阶层需要直接或间接地逐渐增加储蓄的比例。与此同时,更多退休人员依靠其储蓄为生,或称为“反储蓄”。这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民众在他们工作期间储蓄以供他们退休后养老;理论上说,这就是退休人员的反储蓄。退休人员花费多少,工薪阶层就要攒多少。为了保证退休人口的供给,不论就业群体在一年中生产多少产品,就业人口本身是无法购买一部分产品的。
2010年美国大约有13%的人口是65周岁或以上的。此外还有大约24%的人口不到18周岁。虽然现在还没有根据年龄组划分的消费者开支的有效数据,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合理的估计来揭示其可能的影响。如果总消费人群中有15%~20%是非常规工作年龄,那么处于工作年龄段的美国人调整后的个人储蓄比率超过20%——这与普遍援引的2%到5%的数据相差甚远。美国工薪阶层极可能把税后收入的20%都攒起来了。由此可见,政府官员和专家批评美国人花费太多而储蓄太少是非常错误的。虽然某些家庭背负了过多的抵押贷款和其他债务,但就整个国家而言,我们需要增加消费从而促进GDP和就业的增长,而且国民储蓄总额是由用于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商业投资数量所决定的。
就业率下降时个人储蓄如何增长?
2007到2009年间美国个人储蓄的增长不仅体现在百分比上,而且总量还高达几十亿美元。在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时期这怎么可能?数以百万的民众失业而且收入下降。是不是民众勒紧了裤头使得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储蓄也得以增长?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消费者的开销如此大幅度下跌,那么GDP岂不是下跌得更厉害?
经济分析局最近的修改表明经济衰退程度比之前数据所显示的更为糟糕:2007到2009年间GDP实际下跌了4%,数百万民众失业。购买新住房的开支减少了超过2000亿美元,而这部分是被归类为投资而不是反映在个人消费数据中的。2009年的个人消费开支实际上比2007年减少了2020亿美元。美国人的总消费开支减少了2%。但是,NIPA数据显示,若不考虑美元币值变化的因素,2007到2009年个人储蓄增加了2870亿美元。当失业高涨时,储蓄增长的幅度怎会高于消费减少的幅度呢?
在经济衰退时,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收入)从2007年到2009年确实增加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储蓄也增加了。税后个人收入水平由一系列政府方案维持:降低个人赋税、增加政府转移性支付(包括失业津贴)、政府开支增加带动收入增加。这一切措施的合力不仅抵消了私营经济收入下降的部分,还使收入有所增加。按照GDP占比计算:个人税收的下降占GDP的2.5%;政府转移性支付的增加占GDP的2.5%;政府开支的增加约占GDP的1%。这一系列方案给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否则经济会快速下滑。
政府储蓄(赤字)从GDP的-2%扩大至约-9%,即扩大了约1万亿美元。由于政府储蓄下降(即政府赤字增长),使得个人储蓄增加。在任何层次的国家投资中,个人储蓄与政府储蓄都是此消彼长的。
此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如果政府没有扩大赤字、向民众提供额外收入和调低税率,那么无论民众如何削减个人开销,个人储蓄总额都不可能增加。在这种特殊时期,赤字和增发国库券对阻止GDP进一步下滑、增加税后个人收入与个人储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投资大幅减少,国民储蓄总额会下降。在讨论迷思三时我们解释过,除非投资和净出口总额增加,否则储蓄总额是不可能增加的。但是,投资下跌约25%,从2007年占GDP的16.2%下跌至2009年的12.3%。投资下跌包括住宅修建和商业投资,但不包括库存调整。净出口有所改善,从-5.1%缩小到-2.8%:净出口负值的缩小表明美国人购买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中本国产品比例较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减少了进口(主要是石油产品、用作投资的资本商品和汽车)。但投资下跌的幅度比净出口增长的幅度要大,从而导致储蓄总额下降。该情况在2010年没有什么改变:私人投资与之前差不多(存货调整除外);净出口从GDP的-2.8%下降到-3.6%,实际个人储蓄小幅增长。
要增长就要消费
美国的个人储蓄额比一般人所认为的要多很多。虽然许多家庭仍挣扎于债务中,但储蓄总额仍在不断攀升。衡量美国整体消费能力的一个方法是参考美联储发布的家庭负债额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偿债比率。美联储定义:“家庭偿债比率(DSR)是一个家庭负债额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估算比率。负债包括未偿按揭贷款和消费者应偿债务的估算值。”全美2007年该比率达到了接近14%的顶峰。但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该比率下降到11.5%。这是从1995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水平。这表明总体上美国家庭比2007年有更好的偿还能力。此外,据报道,美国企业手上持有约2万亿美元的现金。所以尽管一些家庭和公司不困难,但就全国而言,财政似乎可增加对消费和投资的开支——这样可以提高GDP和就业。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民众、企业和政府必须下定决心去消费。插图/苏益
(摘自《美国的迷思》第七章,丛佳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