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银证票据业务的发展正如一出戏剧,初生时被寄予厚望,而今却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沼。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一度陷入“监管叫停”传闻之中的银证票据业务仍然发展火爆,不过,该业务的通道费率已经降至了0.3%。,相较半年前的3%。,缩水了九成。
通道贬值带来的效应是,券商资管冲规模的热情也在逐步下降,业务重心正逐步转移。
未叫停银证票据
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称,监管层紧急叫停银证票据业务,其中,深圳证监局暂停通过集合理财计划等与银行合作发行票据类、银行信贷类资产的创新业务。
但事实是监管层并未采取类似行动。就在7月份,宏源证券与招商银行已完成了超过10亿元的票据业务。
“我们只是进行了摸底,并未叫停该项业务。”深圳证监局相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监管层担忧银证票据业务容易成为银行信贷资金表内转表外的通道,由此产生风险。
资管扩容利器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银证票据业务是一项双赢的合作。其中,券商资管获得资金管理规模的爆发式增长,银行则实现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相较一年前的规模,借助银证票据业务,券业资产管理总规模实现了翻一番的跃进。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券业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4802.07亿元。
其中,宏源证券表现突出,截至6月末,该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规模为651.67亿元,一举超越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申银万国、光大证券等老牌券商,仅次于中信证券,位居行业第二。
通道贬值之殇
据了解,银证票据业务本质上是一项通道业务,银行将资金委托给券商,后者通过设立集合理财产品或定向计划对接,再提供给融资客户。
目前,票据业务主要集中于银行承兑汇票(银票),和商票(商业承兑汇票)相比,银票收益率更低,但胜在低风险,不过,这也使得这项通道业务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淖。
据介绍,在银证合作中,银行较为强势,如果没有合适的价格优惠,券商将无法拿到票据。
“开始的通道费是3%。左右,现在,行业费率普遍降至0.5%。,甚至还有券商开出了0.3%。的低价,”中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人士表示,“现在这项业务基本上无利可图,而且浪费了券商资管开发核心业务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银票收益率持续下降,半年期收益已跌到5%以下,导致此类产品竞争力下降,产品发售成为难题。
收入导向下难以为继
规模增长快速,但盈利微薄已成为银证票据业务发展的现实写照。
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情况是,作为资金管理规模的行业亚军,宏源证券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排名仅在15位。
据中证协公布的上半年券商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数据显示,坐拥651.67亿元管理资产的宏源证券上半年该项业务净收入只有2207.26万元,资产收益率只有0.03%。
与此相对应的是,规模排在宏源证券之后的华融证券(114.6亿元)、东方证券资产管理(102.5亿元)、中邮证券(97.1亿元)、广发证券(75.7亿元)、东海证券(71.21亿元)上半年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均超过宏源证券。其中,广发证券净收入高达5514.61万元,位居行业第三。
“以后协会都会重点考察净收入排名,所以在收入导向的考核下,恐怕这项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并不会很大。”东海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人士表示。
事实上,已有多家券商表示不会选择做大该项业务。“券商资管还是应该专注做强专业投资的业务。”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陈光明表示。
作者:黄兆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