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7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任峰
北京时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欧洲央行相继宣布降息,英国央行同日宣布启动规模达500亿英镑的新一轮货币刺激政策。步调一致的降息一方面有利于全球经济实现“共振”,也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两大经济体同日降息
中国人民银行7月5日晚发布公告称,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降息。
宏源证券研报认为,本轮降息是1992年以来罕见的第3次降息周期。此前的两轮降息周期分别是1997年后和2008年后。为对抗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曾先后六次下调存款利率;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央行曾先后三次降息。巧合的是,在央行宣布降息的当日,欧洲中央银行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从1%下调25个基点至0.75%的历史最低水平。新利率将从7月11日开始正式生效。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两大经济体同日宣布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正集体走向宽松。在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保增长已成为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共识。一个佐证是,在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宣布降息的当日,英国央行启动规模达500亿英镑的第三轮货币刺激措施来买入资产。沈建光预计,美国在经济疲软而财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未来刺激经济,也需依靠货币政策,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仍会是其选择。
事实上,在两大经济体宣布降息之前的6月初,澳大利亚央行决定将现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50%。这一数字已接近2009年年底的水平。而且,澳大利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委员认为,仍有再次小幅放宽货币政策的余地。
除发达国家外,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加入到降息阵营。巴西央行于5月31日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8.5%,为2011年8月以来连续第7次降息,调降后的基准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更早些时候,印度央行于4月17日宣布将银行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为印度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
未来仍有降息可能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王静文认为,经济放缓已是全球性趋势,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到宽松阵营中来。“由于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今年上半年一些新兴经济体率先降低利率,欧美等发达国家则选择按兵不动。然而,物价目前已经不是欧美发达国家担心的主要问题,刺激经济增长刻不容缓。在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加大。而其他一些未采取降息政策的国家也会陆续加入到降息阵营。”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年内二度降息,且为非对称降息加上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扩大,保增长的意图非常明显,再度降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经济超预期下滑,年内不排除再次降息的可能。
王静文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降息或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振”。“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会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传导至其他国家,进而形成政策合力。”对于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胀的担忧,王静文认为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已不存在很大的通胀压力。
降息之外还需再添“药方”
王静文认为,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直接作用,只是降低了财务压力。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因此,全球范围内的降息对宏观调控和相关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静文指出,除降息之外,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减税、增加居民收入、降低民企准入门槛等,增加企业投资的动力和机会,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微博)认为,下调基准利率,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释放有效投资需求。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了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如果执行得力,该意见可能会比降息取得更实际的效果。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认为,在当前货币政策放松的情况下,银行的一些监管指标如贷存比、资本充足率等却仍维持着上一轮经济过热时的水平,已构成了对当前信贷投放的明显制约。特别是贷存比指标,已经造成了金融运行的扭曲,应当考虑及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