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7月5日表示,海关将在全国所有进出口口岸推开分类通关改革,同时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
海关表示,分类通关改革率先在出口环节试点、推广,并逐步在进口环节试点。现在,海关将实现分类通关的全覆盖,让所有企业享受到分类通关改革带来的便利。在此基础上,海关还将于8月1日在部分海关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从企业申报进出口货物开始,一直到货物放行,在整个通关流程中,逐步推进由纸质单证为主向电子数据为主的转变,实现全程无纸化管理。
海关表示,将在2015年前在全国海关全面实现通关作业无纸化,并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全部进出口企业。企业不必再打印纸质随附单证。例如合同、发票,如果企业有电子数据的,海关可以直接接受电子数据申报,方便企业递交和海关审核。海关直接向监管场所和企业发送放行信息,企业可以直接到监管场所提取货物,节省企业来往于海关业务现场和监管场所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据了解,全国海关2009年启动了分类通关改革试点,通过科学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综合企业类别、商品归类、价格、原产地、监管证件、贸易国别、航线、物流信息等各类风险要素,按照风险高低对不同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实施分类。对低风险货物,直接由电脑自动审核和放行;对高风险货物,海关实施重点审核和查验,提高货物查验比例,加大实货监管力度。
目前海关在通关环节已实现部分监管证件联网核销、核查管理。此外,在企业信息化和联网方面,目前已经实现企业通过互联网网络向海关提交报关单数据。海关已实现与运输企业的物流信息对接,各类监管场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监管场所卡口向海关发送和接受海关货物进场和允许放行的信息。
新华社消息称,2011年,全国中等信用等级的B类企业的“高风险重点审核”报关单占19.1%,而高资信、低风险的AA类企业的“高风险重点审核”报关单仅占5.5%。同年,全国出口分类通关平均通关时间为1.5小时,比改革前缩短0.42小时。进口分类通关平均通关时间为17.9小时,比改革前缩短15.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