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相比较,欧元区的经济数据全线疲弱,包括制造业及失业率,对欧元汇率构成重大利空。欧洲央行宣布降息,被认为是再次引爆欧元下跌的关键因素。鉴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冲击,国际避险资金重新流回到美国本土,刺激了美元上涨,短期弱化QE3预期。
国内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密集降息,与超过4000亿欧元的逆回购操作一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中央拟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落实“双松”的政策措施,逐渐构筑市场的“政策底”。技术上,大盘短期调整或考验2132,后市需要关注量能的变化情况。
由于欧元区国家的制造业及失业率等经济数据长期处于持续疲弱的态势,预计对全球经济构成负面的影响。6月份欧元区国家的制造业(PMI)指数,包括德、法国在内,仍旧低于50%的牛熊分界线,表明了欧元区的投资环境持续悲观,经济复苏的进程异常缓慢。
欧洲债务的违约情绪继续困扰市场,意大利与西班牙的融资借贷成本继续上升,两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都重新回到6.5%及以上的水平,对经济复苏恐需要负担更大的机会成本。鉴于此,评级机构纷纷调降今明年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的预期。
缘于疲软的经济数据,欧洲央行协同中国、英国等央行,一致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欧洲央行宣布下调25个基点至0.75%,再创历史以来的新低,比较符合市场预期,因此对盘面的利好支撑有限。另外,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对经济增长所发表的言论温文不火,令投资者感到失望,欧元区经济的下行风险依然较大。
同时,欧盟峰会意外达成的共识,在后期执行过程中将遭遇到不小的阻力。其中,芬兰、荷兰坚决反对动用欧元区永久救助基金在二级市场买入政府公债;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尊重欧元区其他国家的选择。因此,欧盟峰会协议的执行结果备受质疑,将拖累欧元汇率的表现。
与欧元汇率走低相对应,近期美元指数一直维持强势,逼近前期高点附近。主要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欧债违约风险及央行降息,利空欧元走势,进而支撑美元指数实现上涨;第二,美国经济数据相对好于欧元区国家,刺激了国际资金的避险需求,重新流回到美元及美国国债上,这也是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及美元指数走强的根本原因。
近期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一贯持续好于欧元区国家。美国6月制造业(ISM)指数降至49.7,新订单数量遭遇下滑,这是自2009年7月份以来首次的萎缩,也结束了连续34个月的扩张活动。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数据得到稍微缓解。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8万,低于市场预期的9万,但环比高于上月的6.9万;6月失业率维持8.2%持平。
结合其他的就业数据,包括上周初请失业金、6月ADP私营就业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以上数据反映了美国经济复苏开始放缓,但就业市场相对乐观。
美国非农等经济数据短期支撑市场,弱化了投资者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措施的预期。也有观点认为,在今年11月份美国总统大选之前,美联储执行QE3选项的概率不大。相反,“扭转操作”更适合于市场。
近期一系列的经济数据表明,国内的制造业活动遭遇萎缩,通胀现象逐渐得到改善。其中,6月CPI环比降0.6%,同比涨2.2%,这是自2010年7月以来CPI的增速首次进入“2”的时代;6月PPI环比降0.7%,同比降2.1%;另外,6月中国官方PMI降至50.2%,逼近荣枯线50%,创下7个月来的新低。
缘于国内经济数据回落,央行在一个月内先后两次完成降息的动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自7月6日起,央行执行非对称降息,代替市场预期的降准操作。其中,1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0.25%与0.31%。此外,还进行累计超过40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用于缓解短期市场资金的紧张局面。
央行连续降息释放流动性,经过两次调降之后,将基准利率自7.05%下降至6.55%,普遍被认为利好房地产板块。通过计算可知,价值为100万元的20年期的贷款,两次降息达0.50%的降幅,月供可减少298元左右。这有助于国内房地产业进一步清理存量库存,进而改善某些企业的流动性困境。
鉴于国内外需求的萎靡,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继央行密集两次降息之后,中央拟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逐渐构筑市场的“政策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常州调研时强调,坚决抑制房地产的投机性需求,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楼市的各项调控工作。因此,“久旱逢甘露”的房地产板块继续陷入两难的境地。
技术上,本周初沪指失守2200关口,均线系统均呈现空头排列,短期利空交投情绪,大盘将考验今年1月6日低点2132附近的支撑力度。后期重点关注大盘量能的变化,用于判断大盘是否结束底部整理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