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意料之中。在通胀得以控制的情况下,4月份经济增长指标的意外下行可能增大决策者采取进一步货币和财政刺激的概率,政府放松对资源和公用事业品价格的控制也更容易。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多数专家预计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五六月份工业生产将出现反弹。
下调RRR对市场影响正面
在5月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实施了规模65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53%)之后,市场一直在争论降准的时点。央行上一次进行逆回购是在1月19日,当时正值春节前,市场资金需求巨大。
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告诉记者,正因为市场早有预期,本次降准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特别是考虑到投资者对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增长指标较大幅度放缓感到意外这种情况。几位专家估计,此举将释放3500亿元至4000亿元资金到银行体系以支持信贷。
据悉,5月11日7天的银行间回购利率已经降至3.23%。陆挺表示,其实,去年底以来美银-美林一直认为人民银行开始瞄准以稳定银行间利率作为央行业务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并相信7天回购利率的目标区间为3.0%至3.5%。他预计未来几周该利率将下降至3.0%以下,而过去几周来上扬的掉期利率也很可能在此次降准之后下降。
三大因素触发央行出手记者注意到,人民银行上一次降准是在2月份。事实上,上周五与本报记者连线的所有外资银行专家均对本月央行将下调RRR有所预期,法国兴业银行(601166)中国经济学家姚炜甚至预计降准随时可能发生。具体到本次降准的原因,几位专家表示主要有:增长放缓幅度超出决策者容忍范围;新增贷款规模偏低;资本流入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
首先,内需和外需已进一步疲软。继一季度GDP同比增速(8.1%)为将近3年来最慢之后,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经济放缓幅度大于预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9.3%,为2009年来最低,远低于彭博资讯对经济学家的调查中值12.2%;零售和今年前4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FAI)数据也不及市场预期,前者同比增速从3月的15.2%下滑至14.1%,为2009年2月以来最低,后者从20.9%降至20.2%,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低;进出口数据双双低于预期。
“4月份超预期急剧下滑的增长指标显示,2011年10月以来采取的政策放松措施尚不足以阻止下行趋势。如果这一趋势再持续两个月,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可能会降至8.0%以下。”大和资本市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对记者如是说。
其次,4月新增贷款从3月的逾万亿元降至6820亿元,贷款同比增速从15.7%降至15.4%。M0、M1和M2同比增速则分别从10.6%、4.4%、13.4%降至10.4%、3.1%和12.8%。这些数据显示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仍未得到彻底改观,需要央行降准加以缓解。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如果要完成全年14%的M2增长目标,央行需要在今年至少降准2至3次,每次下调幅度为50个基点。
第三,降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本流入的影响。而从近期央行公布的外汇占款数据来看,中国的资本流入已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
通胀放缓为政策宽松提供空间
毫无疑问,此次降准将有助于支持经济。陆挺表示,降准首先将增加未来数月银行的可贷资金并有助于新增贷款规模的扩大。资金供应增加将降低中国的实际信贷利率。降准还将有助于降低银行间利率,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小银行来说特别有利。企业还将更多地利用票据融资以降低其借贷成本。
展望未来,因在工业生产、零售、FAI、贸易等数据显著弱于预期的同时,4月CPI增幅仍保持下行走势,第三个月低于政府目标(4%),且领先于CPI走势的PPI同比增幅也持续下行,几位专家认为政府会认为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大于通胀的上行风险,因而倾向于保持政策立场的相对宽松。
陆挺预计政府将进一步放松信贷供应,启动更多项目,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并加快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孙明春、姚炜等专家也有类似看法。孙明春表示,大和并不认为是货币政策制约了目前的经济增长。相反,政府需要放松其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紧缩政策,以防止投资增速的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