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原罪”,龙泉股份(002671)董事长刘长杰曾以零成本侵吞国企并逃避债务,而于4月25日上市的宜通世纪(300310)则采取了另外的一套方式。
宜通世纪的发展史是一部里应外合的“分赃史”,公司在成立之后的11年间,绝大多数股东在未曾辞去事业单位公职的前提下大量委托持股。在明处,他们是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在暗处,他们又是宜通世纪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东。在利益的驱使下,宜通世纪股东凭借公职人员的身份为宜通世纪大量套取技术,借此将宜通世纪送入资本市场,获得巨额回报。
为保公职 大量委托持股
宜通世纪前身宜通有限成立于2001年10月,公司的初始发起人共有18位,其中童文伟、史亚洲、钟飞鹏三人出资比例最高,分别为12.00%、11.40%、10.40%。但史亚洲等16人却委托童文伟、钟飞鹏二人代为持股,于是宜通有限的工商登记资料中仅有两位出资人。宜通有限对此的解释是,公司多数出资人经常在外出差,不便于签署各类文件,因此才选择委托持股。
然而资料显示,宜通有限绝大多数出资人均曾任职于事业编制的原广东省邮电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广东邮科院)或其下属公司广州汇智,并且童文伟还曾担任广东邮科院移动部副部长,而钟飞鹏亦曾担任广州汇智的副总经理,二人于2011年前后离开广东邮科院及广州汇智,联合史亚洲等14人创立宜通有限。此时,史亚洲尚在广州汇智任总经理,而宜通世纪的实际控制之一唐军当时在广州汇智任市场部经理。换言之,宜通有限成立初期代持股现象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此,即史亚洲等人因种种原因尚未辞去公职,也难以大规模的在宜通有限兼职,因此无奈之余才选择委托持股。
接下来的故事则印证了上述猜测。
2002年5月,宜通有限增资四倍至500万元,原有的18位出资人同比例认购,公司在工商登记的出资人名册上加入刘昱、李海霞等4人,自此,刘昱等人的出资人身份得以在工商文件上确立。值得注意的是,刘昱和李海霞均是在2001年才辞去广州汇智的公职,辞职之后的翌年即加盟宜通有限,并担任要职。若非受广州汇智的职务“拖累”,刘昱等人入职宜通有限的时间恐怕更早。
此后,宜通有限“故伎重施”,分别于2004年及2008年陆续恢复了其他出资人的工商登记身份,期间,肖益珊及陈晖两位创业元老先后将股权全部转出。截至2008年4月,宜通有限的16位原始出资人悉数名列工商注册的出资人行列。自此,宜通有限的委托持股现象才被彻底清理,耗时达7年之久。
在整个过程中,宜通有限实际上有两套管理班子,童文伟等人在明处,直接管理宜通有限;而史亚洲等由于身处广东邮科院系统内,不方便直接管理宜通有限相关事务,因此才通过委托持股的方式在暗中管理宜通有限。这样,宜通有限的出资人便同时保留了在广州汇智的公职和在宜通有限的出资人身份。
借职务之便套取专利
以正常逻辑推断,作为宜通有限的创始人,史亚洲等人完全可以在宜通有限成立之初即辞去在广州汇智的公职,但史亚洲等却并未请辞,而是继续留在广州汇智,背后有何深意?两组数据或可给出答案。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宜通世纪已有的和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共计14项,其中有9项专利是2006年申请的(一项专利仍处于在申请状态),剩余的5项专利是2010年之后才申请的。换言之,宜通世纪从成立之初的2001-2005年的5年间及2007-2009年的3年间,未能取得任何发明专利,而2006年及2011年则集中涌现了大批专利。2011年专利数急剧上升不难理解,因为去年时值宜通世纪IPO窗口,为了顺利实现上市,宜通世纪自然要制造专利繁荣的景象。
另一组数据则是,2006年之前,宜通世纪的第二大股东史亚洲在广州汇智担任总经理一职,该公司主要从事特种通信业务。史亚洲拥有南京邮电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的硕士学位,属通信领域的专业人士,1999-2005年一直全面主持广州汇智的各项工作。2006年,史亚洲离开广州汇智,正式出任宜通有限的总经理,此后,宜通有限专利数量飙升,而包括信令网关在内的诸多专利多与通信相关。
不难看出,宜通有限2006年专利数量的骤升与史亚洲辞离广州汇智有很大的关联。广州汇智是广东邮科院的下属单位,凭借广东邮科院的力量,广州汇智应不难获取各类资源,尤其是通信领域的尖端技术。史亚洲作为拥有通信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管人员,更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广州汇智的各类技术。出任宜通有限总经理之后,史亚洲便可将掌握到的技术迅速转变成宜通有限的专利。从这个角度而言,史亚洲极有可能扮演的是“间谍”角色,而广州汇智则充当了宜通有限的技术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史亚洲2009年之后仅担任宜通有限的董事而不再担任总经理,理论上失去了宜通有限的直接管理权,第三大股东钟飞鹏继任总经理。记者无法掌握史亚洲离任宜通有限总经理的确切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宜通有限自成立以来,增资及转股数次,但公司的前四大股东(不计陈晖)童文伟、史亚洲、钟飞鹏、唐军的出资比例或股权一直分别维持在10%左右,上市之后,该股权比例也约为10%,不存在绝对控股的现象,即四人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正因为如此,史亚洲在担任宜通有限近四年总经理之后,寻求连任势必遇阻,况且钟飞鹏在宜通有限成立之初即具体参与公司各项事务,属宜通有限的“骨灰级”元老,在宜通有限中的威望应该甚于史亚洲。并且可以设想,若史亚洲2006年离开广州汇智时未能“身怀绝技”,则史亚洲当年出任宜通有限总经理的可能性不大,基于平衡考虑,史亚洲才能刚从一个总经理位置上卸任,马上出任另一个公司总经理。
但是,宜通世纪的这种缺失控股股东的现象始终是一个隐患,资本市场不乏因股权分散而出现内讧甚至被兼并的案例,宜通世纪能否避免厄运,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