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雨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建议——
2012年政府把解决好农产品(000061)市场流通问题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明确提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的新要求。在当前农产品“卖难”“买贵”的现实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亟待破题。
有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在此间表示,提升和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探索建立新型的、高效的、安全的农产品流通形式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提高流通效率亟待新思路
渠道不畅、流通成本过高是造成当前“卖难”“买贵”的重要原因。农产品每经过一个流通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和费用,而且从事流通业务的市场主体也需要获得合理回报。各流通环节成本层层加价,逐渐传导至下游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推升了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不少商品价格畸高。专家表示,CPI连创新高和物价高企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而物流不畅进城难,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在此局面下,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无疑是解决农民卖难、居民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有效增收、扩大农村消费、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
2011年,相关文件显示,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并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
意见还明确,将进一步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将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推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
解决“卖难”“买贵”的问题,必须从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同步入手,使得“小生产、贵流通、大市场”最终走向“大生产、畅流通、大市场”。祝义材认为,“政策可以说是比较全面,也比较有针对性,尤其是提出的将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国家在宏观层面提出了推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方向,但在具体落实上,还需要探索出有效的农产品流通形式和运行机制。”
规模化集中化是破题方向
中国和世界现代农副产品物流业正处于全球采供模式的变革期。随着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速度加快,我国物流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建立规模化、集中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增强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向。从国家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已显示出这一新的政策导向。
通过政策梳理可以看出,国家早在2003年就开始试点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之后几年至今一直以专项国债资金、财政补贴、主动引导等方式支持农批市场的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升级改造进程。为适应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迫切要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农产品流通网,需要的是一批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需要的是一批具备统一标准、实现电子信息化的枢纽农批市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
我们建议应进一步加快在全国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功能全面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与国际一流的农产品采购中心, 完善以大中城市销地市场和农产品主产地市场为骨干的现代化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通过这个体系,促进农民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让老百姓买到价格低廉、质量安全、源头可追溯的优质农产品。
在这方面,部分龙头企业走在了前面。雨润是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正积极创建中国第五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全球采配中心。为此,雨润提出“高标准建采配中心,集优势做生产基地,抓服务搭信息平台”的三条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产业的思路。在此平台上,通过在技术、管理、供需关系、平台建设、交易方式等方面全面升级,实现跨时间交易,跨地区配送。
据悉,搭建“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是雨润第五代农副产品全球采配中心的重要标志。一是开发全国农产品资源管理系统、全国农产品实时交易系统、全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全国农产品资金结算系统等四大信息系统。二是通过信息服务网络化构筑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防火墙。三是植入对手交易、拍卖交易和网上交易等多种形式的交易服务方式。
目前,雨润物流已在全国9大物流区域中的6大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建立以大型物流中心为轴心的农副产品物流网络体系。专家认为,只有结合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特点,才能探索出适合中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之道。农产品物流的雨润模式是一个探索,为我国加强农产品物流建设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