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忻尚伦
在中国信托业规模飞速扩张之际,外资投行纷纷对中国的信托公司抛出绣球。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已有两笔外资关于中国信托公司的股权收购事项进入协议程序。
最新的一例是,摩根大通相关人士昨天表示,该外资投行已同意入股中国中型信托公司百瑞
信托有限公司(百瑞信托)19.9%股权。19.9%的入股比例,是信托公司的主管机构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
官方资料显示,百瑞信托总部位于郑州。截至2010年底,百瑞信托的总资产为14.4亿元,位列全行业的第31位。
不过,知情人士称,双方的股权合作协议价格仍在洽谈之中。路透社称,预计银监会核准该交易的时间将在今年第二季度。
两年前已开始布局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摩根大通打算帮助百瑞信托构建金融产品,并向日益壮大的富人客户群体销售这些产品。
一直以来,信托公司都被视作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渠道商”。譬如,去年银根紧缩之时,银行就曲线通过信托放贷,而在去年,信托产品的火热也格外惹眼。
对百瑞信托来说,由于拥有稀缺的信托牌照,其实身边也从来都不缺合作者。
2008年初,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曾就收购百瑞信托与相关部门接洽,且获得郑州市政府初步同意,但最终无果。
2008年6月,百瑞信托曾与ST得亨签署吸收合并协议,欲借壳得亨上市,但该交易未获银监会的原则性同意文件,其上市计划就此搁浅。
2009年4月,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欲投资百瑞信托股权,并就投资额和投资比例等条款展开洽谈,其目的为寻求控股百瑞信托,以进一步打造金融控股型公司。由于是首起券商与信托的结盟,此事当时在资本市场颇受关注,但最终,海通证券在2010年宣布此事无疾而终。
有业内人士透露,上述合作最终告吹或许都和监管层的态度有关系。而此次摩根大通参股百瑞信托的事宜最终能否成行,还需看银监会的核准结果。
据此前河南《大河报》报道,河南省银监局局长李伏安其实早在去年12月底召开的媒体座谈会上就曾公开表示,“摩根大通银行参股百瑞信托已达成初步协议,并签署备忘录。”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12月,百瑞信托原控股股东郑州市财政局引入中电投财务有限公司(中电投财务),让后者成为百瑞信托第一大股东,或许就是为摩根大通的加盟铺好道路。
《大河报》报道,在2010年6月百瑞信托的第四次股东大会决议显示,当时百瑞信托的三名股东深圳易建科技、北京安瑞汇富投资和河南瀚海投资等3家股东将其增资权让渡给中电投财务公司,使得中电投财务公司持有了百瑞信托24.912%的股权,成为百瑞信托的控股股东。股东大会决议还显示,在与摩根大通就入股条件达成一致后,中电投财务公司同意向其转让部分出资,以使其出资比例达到19.99%。
外资银行弃银行买信托
从银监会过往的态度来看,似乎对于包括外资机构在内的银行机构参股信托机构都持开放态度。
此前的2008年,联华信托引入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是首家国内引入外资股东的信托公司。此后,摩根士丹利、苏格兰皇家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麦格理集团等外资参股国内信托公司也纷纷获批。
今年2月21日,蒙特利尔银行也与中粮信托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
有意思的是,此次摩根大通入股百瑞信托的时机惹人关注因为近期西方银行业机构似乎有逐渐淡出中资金融机构的态势。譬如,3月19日,花旗银行刚刚宣布清仓浦发银行股份。而高盛和美国银行过去半年也一直在减持工行、建行的股票。此外,德意志银行最近也在收缩中国零售业务。
“最近的事件表明,西方银行正在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信托公司,因为投资大的中资银行似乎不太保险,而西方银行在中国组建的证券合资公司也很难大规模盈利。”新华海外财经昨日的一篇评论称。
因为信托公司受到监管的限制较少,而且在中国的金融领域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不需要承担投资的风险,而是将公司和有钱的个人的资金用于其他投资,包括私募股权、贷款、证券、股票和房地产股份,将西方银行和中国有钱人以及巨额储蓄联系起来。”
根据新华海外财经的数据,中国有超过60家信托公司。截至2011年底,信托资产管理总规模增加了58.25%,达到人民币1.67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