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宁深圳商报:沪指四年跌54%跑输道指分析称A股仍充满希望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傅盛宁深圳商报:沪指四年跌54%跑输道指分析称A股仍充满希望

加入日期:2012-3-2 9:21:35

  昨日收盘,上证指数跌23.37点,跌幅0.95%,成交低迷,1月9日以来的反弹行情有衰歇之兆。而此前一天,美国股市向上突破13000点关口。因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良好,加上油价大幅下挫缓解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道琼斯指数2月28日小幅收高,自2008年5月以来首次收于13000点大关上方。

  美国、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两国股市都备受关注,人们难免进行比较并探寻其间的异同。昨日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指出:两国股市表现差异背后有深刻原因。

  怪异现象

  道指欲破历史高点沪指四年跌54%

  今年以来,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股市表现都不算好,美国道琼斯指数年内上涨6.45%(截至2月28日收盘),中国上证指数年内升幅10.41%(截至2月29日收盘)。放在全球来看,今年以来表现第一的是埃及股市,升幅36.52%,俄罗斯第三,涨23.61%,越南涨20.10%,香港恒生指数涨17%,德国涨16.77%。

  仅在美中两国股市之间进行比较,在过去四年中,两国股市表现强弱分明。美国股市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跌幅不如中国大,在危机重重的消息包围下,美国股市自2009年至今,基本维持向上的趋势,与中国股市分道扬镳,且有加剧分化的倾向。

  进行历史比较还发现,道琼斯指数目前基本回复到2008年初的水平,离2007年10月11日创下的14279.95点历史高点只有不到10%的差距。而上证指数从2008年到今年2月底却累计下跌了54%。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股市呈天壤之别!

  两国实体经济差别很大

  国信证券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俞开江博士说:为什么说中国经济每年以8%以上的GDP增长,但股市连年下滑,而美国经济增长率每年不过2%左右,但股市却能持续上涨,背后与两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新股发行制度、企业经营环境有着紧密关联。

  他归纳有几点:第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影响了股市持续高增长。虽然中国经济常年保持高速增长,但其中投资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其中,投资部分主要靠所谓的“铁公基”,房地产投资对整个宏观经济面的影响非常大,俱荣俱损。房地产市场较为敏感,一旦调控,牵涉面过广,势必会导致经济下滑,股市也跟着下滑。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也绑架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兴衰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松紧,并在股市上直接体现出来。而外贸当中的加工型贸易对整个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相对较小,直接出口型的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样不够明显,在外贸快速发展的时候,国内企业获得的收益并不是特别大,但在外贸下滑的时候,企业受到的冲击却非常明显。

  第二、新股发行制度缺陷也是导致中国股市常年不振的一大顽疾。机构投资者网下申购权重过大,个人投资者网上申购权重过小,这样导致机构投资者会炒高发行价,在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增长不利的情况下,股价只能是一路下滑。

  第三、美国企业在税收和融资环境等方面均明显好于中国企业,美国政府对企业的税赋相对成熟和完善,金融自由化也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中国由于目前金融市场尚未完全自由化,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另外,企业的税赋政策亦未完全理顺,这样就导致企业的利润增长受到抑制。

  投资回报率下降暗伤中国经济

  该博士站石建辉博士则从次贷危机分析美国经济危机的本质。他认为,中美两国经济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一差异决定了两国股市走势大相径庭。在2008年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虽然是始作俑者,但是受的只是皮毛外伤,而中国经济却积重难返,到了必须改弦更张的关头,说是内伤也不为过。

  为何美国经济,能够在三年时间里修复如初呢?这要从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源头也就是美国次贷危机来看。次贷危机本质上是美国金融业的内部问题。次贷危机中美国房地产价格一路下滑,导致持有基于房地产的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资产大幅缩水,在投资风潮的冲击下大量破产。同时,个人投资者投资房产亏损,也抑制了消费需求。最无辜的其实是实体经济。大量公司并没有深度参与房地产投资和买卖衍生金融产品,却受到信贷紧缩(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银行收缩信用额度不愿放贷)和需求不振(消费者房产和股票资产缩水,反向财富效应导致消费下滑;同时美国政府债台高筑,无法扩大公共财政支出)的双重打击,很是冤枉。

  但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进入2011年美国房产价格逐渐企稳,消费需求全面回升,金融业在政府的帮助下也逐渐恢复了元气,而实体经济本来就未受打击,现在更是复苏态势良好。道指是美国蓝筹股的代表,道指逼近历史高点水平意味着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在全面好转。同时,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货币超发也为道指上涨推波助澜;放眼全球,目前只有美国是世界经济中的亮点,游资的追捧也助长了道指的井喷行情。

  石建辉博士说,如果说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受的是皮毛外伤,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却是“伤在脏腑,不治将恐深”。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牵连,进入一波软着陆周期。表面来看是被连累,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比下的中国经济成长,掩盖了其中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投资回报率在下降。税后投资回报率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15%以上,2010年已降到5%左右。投资回报率下降实际上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体现。不光是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风电等产业也过剩。据统计,中国的28个产业里23个产能过剩。出口导向和政府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尽头,亟须改变。上证指数从2008年到2011年累计下跌54%,正是投资者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投出的不赞成票。此外,汹涌的解禁浪潮也连累了A股——如果最熟悉上市公司运营情况的大股东和高管都对公司前途不看好,普通投资者还有什么理由坚守呢?

  未来预测

  中国股市

  仍充满希望

  俞开江博士认为,下一轮牛市如果能来的话,估计是制度变革和新一轮城市化建设带来动力。制度变革不光包括新股发行制度、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引导机构投资者树立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投资蓝筹,抑制爆炒新股和概念股),还包括中国的企业税赋改革、居民收入分配改革等等方面。新一轮城市化建设主要是指更高层级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形成,带来的经济极化增长,并由此带来上市公司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改变,最终形成价格重估。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石建辉博士认为,美国股市也有危机。对道指未来走势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利率。美国利率水平是否回升要看通货膨胀的走势。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美国能维持低通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长期维系着低价格水平。目前随着中国工人工资水平上升,美国通胀中的中国因素已不复存在。如果不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美国下一个10年的价格走势不复乐观,利率有可能在2015年左右回复到长期均衡水平。升息对道指的走势是致命的。

  而中国股市可能因产业转型而得益。对A股走势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内需转换能否成功。经济转型和内需转换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经济转型要靠内需转换来实现。启动内需,首先需要平抑房价,把受高房价抑制的消费需求解放出来,推动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大发展。其次要靠政府引导,以国民福利水平“均等化”为目标,加大教育、医疗的投入,进而拉动教育和医疗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三是以“山水城市”为目标整治国土,改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居质量,进而带动建筑、智能家居等产业的提升。

  中国股市所欠的东风就是银行股必须企稳。银行股企稳有两个条件,一是银行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无论是增发新股还是发债,吸引长期投资者入市增持等,要用达到国际标准的资本充足率来使投资者安心;二是银行资产质量必须稳定,也就是贷款不良率要处于受控状态,尤其是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损失不能过大以至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这一切等到银行年报和一季报出台即可揭晓。

  从历史水平来看,目前银行股的市盈率仍处于低估状态。如果投资者换安全的视角审视银行股,大盘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是可能的。

  台湾投资人丁元恒认为,中国要造就一波中级牛市,需要几个条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暂停IPO,让股市休养生息。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