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公布2011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约20%的整体净利增幅,但这份亮丽的业绩背后却藏有“水分”,有数据显示,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力度较2010年增长一倍有余。业内人士指出,在通过外延式收入增厚利润的方式盛行之下,那些通过主营方式增长的公司更为可靠。
部分公司“注水”严重
据本报数据中心的统计,目前已有43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1年年报,其中具备可比数据的421家公司在2011年度总计实现净利润约1066.21亿元,同比增长约20.75%,宏达股份等63家公司的业绩同比增幅超过100%。
虽然从表面数据上看,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在2011年的总体经营状况不错,但在超过1000亿元的净利润中,非经常性收益所占的比例却有明显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421家具有可比数据的上市公司在2011年的非经常性损益总计达到152.5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4.3%。而在2010年A股上市公司总计约16831.54亿元的净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总计只有887.41亿元,仅占上市公司当年净利润总额的5.27%。
就具体公司而言,有93家上市公司2011年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30%,54家超过50%,甚至还有22家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超过了公司整体净利润,比如绵世股份2011年净利润同比大增124.4%,达到约1.65亿元,但这1.65亿元的净利润中却包含了2.43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绵世股份2011年实际上亏损了7735.65万元。
掘金内生性增长公司
尽管从整体上看,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2011年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较2010年出现明显提升,但仍有部分公司无需借助非经常性损益“涂脂抹粉”即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在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30%的178家上市公司中,有20家公司在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不降反增,换言之,这20家公司的业绩增长动能全部来自其主营业务的提升。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方大炭素,在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该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从6.14亿元升至7.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1年的净利增幅颇受非议,但其业绩水分却是最小的,60家已公布年报创业板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只占其净利润总额的7.55%,而中小板和主板公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15.96%、13.71%。
长城证券分析师龚科指出,在通过外延式收入增厚利润的方式盛行之下,那些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明显超过净利润增幅的上市公司在发展稳定性方面更为踏实可靠。
光大证券分析师周明也认为,投资者在关注上市公司业绩的同时更应注意分析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质量。通常而言,最近3年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所占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的上市公司其业绩真实性较高,投资者可选择其中净利润稳步增长的上市公司予以跟踪。记者 李扬帆 文/表
(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