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伪增持盛行153例增持耗资不足万元_数据统计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统计 >> 文章正文

资本市场伪增持盛行153例增持耗资不足万元

加入日期:2012-12-28 6:58:13

  陈静

  增持成为上市公司应对“黑天鹅事件”的一个例行手段。

  12月24日晚,康美药业公告称,邱锡伟、林国雄等6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合计买入公司股票50.5万股。上述公司董事、高管均表示:买入公司股票系看好公司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持续发展前景。

  而在此之前的11月27日和12月18日,康美药业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普宁市康美实业有限公司已增持公司股票合计252.15万股,同花顺统计其出资3506.01万元。

  后两次增持缘起12月15日爆出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报告,为应对各方质疑,康美药业以增持股票稳定人心。

  回顾2012年,股市黑天鹅事件频发,一些个股受其牵连,股价连连下跌,在投资者叫苦不迭时,往往会有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现身救市,增持救急。

  而这样的救急,往往亦真亦假,到底是“雪中送炭”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上,从股份数量、所占份额实际变化来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真假增持意图已然明显。

  随着熊市的不断探底,各方姿态尽显。这边,证监会力推新政鼓励大股东增持,另一边,A股市场 “伪增持”现象并不少见。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高利认为,不只是黑天鹅波及的个股,很多A股上市公司都存在“伪增持”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有的公司股东增持股份数量大且具有持续性,这常常被视为诚意之举,对股价拉升作用也相当明显,而另一些,则是股东打着增持的幌子,实际上只以少许的资金作增持之态。

  黑天鹅突袭股东出力

  2012年股市的“黑天鹅事件”众多,记者统计发现,有一半左右遭遇“黑天鹅事件”的公司,都采取了增持的方法以维稳股价。康美药业的做法在其他上市公司上均有例可循。

  受“塑化剂”危机影响,贵州茅台股价一路走低,从 10月19日的253元到12月11日的202.31元,累计下跌20.43%,且曾多次跌破200元。为力证清白、彰显信心,12月11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入公司45.25万股。这笔买卖需出资9000万元。公告还指出,未来半年集团将继续增持不超过1%股份。若按每股200元计算,增持额度全部完成将耗资20亿元。资本市场随即给出热烈反应,次日,贵州茅台股价上涨4.72%,收报211.86元。

  12月3日晚,康达尔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虚假陈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12月5日、6日、7日和18日,其公司董事长罗爱华配偶陆伟民连续四次增持,共计40.48万股收入囊中,耗资238.67万元。陆伟民此举被视为公司高管间接增持以稳定人心。

  5月23日,上海医药被爆涉嫌财务造假、隐瞒关联交易,其六高管姜远英、李永忠、任健、汉民沈波、徐国雄于9月24日至9月26日增持18.94万股,参考市值为216万元左右。

  6月27日,金陵药业因国家药监局通报药品不良反应使得股价遭受重挫,其公司高管王锁金于8月22日、24日、27日合计增持公司股票3.24万股,市值为30.29万元。这一逆市增持举措同时引来了叫好声和质疑声。

  再往前看,今年2月,爱尔眼科惹上“封刀门”,股价一直呈弱势,12月6日和12日,其大股东湖南爱尔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对其增持13.2万股和16.01万股,耗资446.89万元。

  从以上股东增持数量和金额来看,“不遗余力”者有,“杯水车薪”者亦有。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刘湘宁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个股的“黑天鹅事件”比较多,这种增持是否是有效还有待观察。

  “股东的意图是好的,表达了一个对引导市场的判断的意愿。” 刘湘宁认为,“但是不能按绝对股份数量或者绝对金额来看,需要看增持股份的占股比大小及增持的持续性。”

  增持渐欲迷人眼

  重要股东增持一向被视为资本市场上的定心剂。不过,记者查阅数据发现,实际上,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伪增持”的现象,不排除有滥竽充数的行为。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发生了2519次增持行为,合计增持市值达325.60亿元。

  从数据上看,截至12月22日,有153次市场增持行为参考市值都小于1万元。而其中有36次为高管增持。

  其中增持数额较小的有新宙邦高管毛玉华,其出资3128元增持0.01万股、交通银行高管张冀湘出资3610元增持0.08万股、新疆天业高管周淑兰出资8277元增持0.1万股,上述三公司统计日期内均无其他股东出资增持。

  此外,还有八菱科技高管黄叶进和个人股东刘琴及顾凌鹏出资2.24万元增持0.12万股、尔康制药高管曹再云及公司前十大股东之一北京黑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15万元增持0.06万股,数额同样低得几乎可以忽略。

  上市公司高管增持“不给力”,大股东也有不慷慨的情况。

  深赤湾A的控股股东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仅出资82.87万元增持7.51万股、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对洋河股份出资125.32万增持1万股、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对有研硅股出资84.77万元增持8万股,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对渝三峡A出资17.57万元增持2万股,云维股份被大股东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73.62万元买入20万股。

  “这样的增持仅仅是表个姿态,有可能是没有意愿,也有可能是缺乏资金实力去增持。”高利表示。

  实际上,今年证监会也有相关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如“将大股东每年自由增持股份的锁定期从12个月降至6个月“及“允许持股比例30%以上的股东进行增持,每年不超过2%”等。

  “在相关制度的设计上,应该更加细致合理一些,比如在税收上更加优惠等”。刘湘宁认为。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