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中国大面积请退中方高管 本土化推倒重来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高盛中国大面积请退中方高管 本土化推倒重来

加入日期:2012-12-19 10:36:55

  高盛在华投行业务大换血,主因或为节约薪酬开支。

  2012年12月初,高盛集团(吉利公告直接称为“高盛集团”,指的是高盛全球的主体)成功减持已投资三年的吉利汽车(0175.HK),高盛集团投资银行部亚洲工业组联席主席党翊却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为其在高盛集团的“绝唱”。

  在该交易相关投资人落实减持、等待最佳减持时点时,党翊和她的同事们意外收到的是高盛中国“请退信”。接近高盛中国 (高盛在华投行业务统称,下称“高盛中国”,包括高盛高华以及高盛(亚洲)的投行业务线业务)的多位高层人士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这一系列请退信掀起高盛集团进入中国以来的最大一场人事地震,誓将现有大部分中国高管请走,执行董事以上级别离职率高达40%。

  大面积请退中方高管

  12月3日,港交所最新资料显示,吉利汽车(0175.HK)主要股东高盛集团场内减持其持有量的一半,套现23.76亿港元,成交均价3.3港元/股。

  三年前,高盛集团进入吉利的综合成本是2.3港元/股。高盛集团通过套现已基本收获了3年前的投资成本,并仍持有一半的股权继续获取高额回报。

  但遗憾的是,这笔交易背后的功臣之一党翊和她的中国团队不会参与论功行赏,他们已在10月份陆续被高盛中国“请走”。

  除了党翊所在的工业组,隶属于投行的公司组、地产组、金融机构组的高管们无一组幸免,多位资深董事总经理悄然离开。

  即便暂时留下来的高管也岌岌可危。一位仍留守于高盛中国的高管将本次“请退”解读为借“势”杀人,貌似是行业寒冬大规模裁人,实则不然。

  高盛集团将现有大部分中国高管请走,空缺位置将由高盛集团指派的海外高管接任。“目前两个海外高管已到位,还有几位仍在转岗调整中,将会陆续在2013年春节前到达。”上述高管称。

  请退的如意算盘

  早在2012年2月,高盛中国已在内部通知,时任高盛中国投行业务总裁、高盛高华证券CEO蔡金勇很有可能离开高盛中国,去国际金融公司(IFC)任职。

  8月份蔡金勇去职公示后,随着这位中方最大的保护伞的体面离开,高盛集团拉开“请退”大幕。

  上述留守高管称,趁年底前大幅请走高管,高盛集团的如意算盘之一就是再也不用逞强支付大笔员工激励费用。

  除了员工的固定工资及福利外,资金池是投行激励计划的重要一部分,激励员工工作年限越长,从资金池所获得福利越多。而这一动态额度基本由高盛中国自行安排。

  根据高盛(亚洲)2011年年报披露,2011年员工激励计划中已支付6074万元,2010年为3633万元,增速近一倍,若加上高盛高华2011年员工工资及福利为2.24亿元,仅2011年一年近3亿元的人工成本接近高盛(亚洲)全年收入的60%。而与之对应的是,2011年高盛高华没有完成一单投行最为赚钱的内地IPO和并购业务。

  高盛集团已宣布,从2013年开始不再增加对高盛中国的投资。根据高盛(亚洲)年报显示,每年高盛集团为内地注资,于2011年注资3430万元,2010年是7545万元。

  本土化推倒重来

  高盛集团亚太区董事长马克的构想之一是延续“同一拨人两块牌子”的经营风格,建立一支更强大的团队。

  “同一拨人两块牌子”,是高盛中国拓展业务的生存手段,即高盛投行团队既可以选择利用高盛高华在内地做业务,也可以通过高盛(亚洲)做海外业务。这种模式在风光了2005年-2007年,跃升为中国内地IPO规模TOP5后,高盛高华失声了三年之久。

  高盛中国怎么了?是合资券商先天基因的困扰?激励机制的不足还是阴错阳差的机会主义?这也是市场多年累积的重大疑问。

  美银美林中国投资银行部联席主席王竝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表示,外资在前几年吃香是因为教会了这个市场如何做IPO,IPO其实是技术标准工,并无太多个性可言,换言之,谁都可以做,IPO做多了,外资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