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重于泰山。交通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十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交通运输行业对质量安全的孜孜追求,精细化、标准化施工方式成为主导,先进的施工工艺得到广泛采用。
以人为本,追求本质安全是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安全发展的共识。
美国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都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从2010年开始的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树立本质安全理念,让标准化的安全作业成为一线人员的“安全习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作业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风险。
甘肃武罐高速公路在隧道二衬台车上安装摄像探头,为所有隧道施工人员配备芯片安全帽,实现对进出洞人员的跟踪定位管理;湖南汝郴高速公路利用“电子眼”对全线重点、危险部位的137个监控点位实行全过程、全天候的远程视频监控,增强了安全管理的时效性;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在隧道内安装“逃生管”,配备应急食品箱,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南京四桥N3标以安全帽编号作为识别码,设立“一站式”台账……
2011年开始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和“平安工地”建设一起,为实现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的目标,推进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构筑了防火墙。
在建设规模保持高位、建设任务不断加重、施工风险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交通运输建设领域2010年全年事故死亡人数首次控制在100人以下,2011年全年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低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
安全发展任重道远 永恒主题
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意义;没有安全,发展就不可持续。
十年间,交通运输人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用一个个追求完美的细节,向人民群众证明:让公众安全出行、放心出行,是交通运输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成效最大、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但是创造奇迹不等于大功告成,建设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不断推动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依然是行业的奋斗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公路应急救援体系不能适应要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和农村渡口渡船等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应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新挑战就是新机遇。我们要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目标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杨传堂部长“坚持不懈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的要求,以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出发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全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加强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内河危险化学品运输、渡口渡船、桥梁隧道等领域安全监管,构建覆盖全国干线公路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公路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放心出行保驾护航。在工程建设领域,高度重视并做好质量安全工作,建设放心工程、百年工程。让安全的主旋律在交通运输全行业唱得更响更亮。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